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我是一名有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从谙事不深的农村学生娃成长为武警部队的正营职少校警官,2005年转业成为国家安全战线的一名正科级侦察员。地域几变、工作几易、岗位几换。尽管粗犷广袤的黄土高原养育了我,给了我生命;尽管“生命禁区”青藏高原锤炼了我,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尽管山清水秀的云贵高原滋润了我,给了我栖身之地,使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但我还是要发自肺腑地说,我的成长进步,我的所得所获,离不开党的哺育,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是党章指引我前行,给予我动力,鞭策我奋进。参加工作18年来,党给予我很多,而自己离党的要求却有较大差距。我…  相似文献   
2.
欢乐的苗家     
艾杉  赵亚洲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54(12):F0002-F0002,3
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是个能 歌善舞的民族。今日苗族主要居住在中 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此外,在 湖南、四川、广西和云南等地也生活着 部分苗族同胞。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又因分布地域广泛而支系众多、具 有不同风情与特色的歌舞艺术。在贵州,  相似文献   
3.
九支,地处合江南缘,坐落于美丽的赤水河畔,与贵州省赤水市隔河相望。几支,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巴蜀盆地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渗透交融的结合点,川黔两省经济交流的重要商埠。  相似文献   
4.
睿智的目光,亲和的笑容,让人们感受到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率先垂范,亲历亲为,让同志们感受到她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好领导;深入基层,服务百姓,让群众感受到她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公仆。她就是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巾帼英才——龙超云同志。  相似文献   
5.
邹云  明星  白田田 《新湘评论》2014,(23):14-16
云贵高原向湖南凤凰伸出了一个角儿,叫腊尔山,面积达300平方公里,住着6.5万苗族同胞。2011年前,尚有3.1万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2011年,湖南省出台了《关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并以腊尔山区为全省高寒山区集中式扶贫开发的试点,吹响了“第一场战役”的集结号——在整个腊尔山片区内,5个乡镇、65个村、213个自然寨,统筹安排扶贫项目,实行危房改造、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多类别项目的整体联动。  相似文献   
6.
春耕时节,在云贵高原山间、河边、渠旁,村民们或拿起锄头,或开上旋耕机,在田间挥洒着汗水。怎么种?怎么保证品相品质?一个个问题困扰着贫困群众和扶贫企业负责人。贵州农业、林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将最简单、最通俗、最实用的技术播种到山村。他们,成为贫困山区抢手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7.
春寒料峭三月天,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高寒山区的隆林三冲缘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一批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苗家采茶人,相隔采摘其乐融融……"公司开年后就复工复产,茶叶基地和加工厂同时启动,带动周边村屯400余户茶农就业。"隆林县政协委员、三冲茶业公司总经理陶思艺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8.
肖露  杨舰  文媛 《当代贵州》2011,(30):35-35
近些年,一系列影视作品有力地证明了一点:贵州虽然经济落后,但文化并不落后。贵州1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社会背景,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这为贵州自然风光和民族风光相结合的文化大省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也为贵州提供了丰富的影视艺术创作的“富矿”。  相似文献   
9.
在滇南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交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回族村寨,便是我的家乡沙甸。这里虽位于云贵高原偏远的边陲,但历代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又有丰厚的文化土壤。爱国主义是家乡回族人民心中的主旋律,近百年来,尤以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为盛。  相似文献   
10.
蓝英参 《当代广西》2011,(12):51-53
东兰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群山王国之中,红水河自北向南穿过东兰全境115公里,早在青铜器时代,壮族先民们就在红水河沿岸生息繁衍,狩猎农耕。面对险山恶水,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民众,产生了许多幻想,于是铜鼓被先民们当作"神物""灵器",最早流传于红水河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鼓与东兰各个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