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制精英的半官僚化与村庄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选举是多方共同参与的政治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体制精英因为拥有比普通村民更多的资源而居于主导地位,且由于其身份的半官僚化而结成利益联盟,从而使选举呈现出更为浓厚的精英控制色彩.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4,(8):15-15
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是华中师大享受院士待遇的资深教授。日前.他向华中师大辞去“资深教授”的名称和所有待遇,包括每年1O万元的津贴获批。引起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11,(5):51-51
中央党校副教授祝灵君等著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一书中提到,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很多很多,但是为什么一些渠道经常发生堵塞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一些渠道存在着“官僚化”的现象。本来是联系群众、沟通群众的渠道,但是一经行政化、科层化以后,其自身也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政协近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谭泽中透露,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学术与官位严重倒挂的现象",我不由想起"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对14名从未参与志愿活动大学生的深度访谈资料,利用质的资料分析软件NVivo 7,对非志愿者不参与志愿活动的合理化机制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非志愿者在阐释自己的不参与行动时,一是通过"内部路径",构建了"内在合理化机制",即从个体自身寻找不参与的理由,从而将不参与行动合理化.他们找到的最主要理由是志愿活动与自我发展相冲突;二是通过"外部路径",构建了"外在合理化机制",即从个体自身以外的与志愿活动相关联的诸多方面去寻找不参与的理由,从而将不参与行动合理化.他们找到的最主要理由是志愿活动无意义、志愿活动缺乏安全保障;志愿组织行政化、官僚化倾向严重;志愿活动的社会支持网络缺位等等.文章最后讨论了上述研究发现的理论意义及其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6.
结合2013年上海市公众捐赠情况的调查数据,对影响个人捐赠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降低个人被动捐赠可能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公众募捐金额满意度越高、对募集财产使用情况的关注度越高、募捐活动由政府和企业发起、捐向不清楚和现金捐赠等因素增加了公众将捐赠视为被动行为的概率,而平均月收入越高、募捐方案满意度越高、有宗教信仰、对受益对象基本情况关注度越高、由媒体发起募捐活动以及捐向卫生健康领域等则降低了公众被动性捐赠的概率。基于此,募捐信息透明公开、募捐活动"去官僚化"、捐赠内容多元化是化解被动捐赠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如果从党建角度来认识,长期缺乏党内民主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其导致苏联共产党逐渐丧失了思想活力、在组织上完成了官僚化的蜕变,因而在失去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的同时,也丧失了党内的凝聚力.苏联共产党的演变进程说明,失去党内民主的政党必将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是败亡.  相似文献   
8.
纵观苏共执政方式的逻辑进路,从苏共执政方式的历史场域、苏共执政方式的扭曲发展、苏共执政方式的调整改革、苏共执政方式的歧途轨迹、苏共执政方式的经验教训五个维度透析苏共丧失政权、国家解体的历史教训,总结执政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托派是最早关注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一个群体。他们提出了苏联是“异化的工人国家”还是“官僚集体主义”、官僚集团是“特权阶层”还是“新阶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后来在苏东国家持不同政见者和学者中引起了反复的争论。然而,在判断官僚集团是否成为一个“阶级”的标准及其历史作用方面,托派又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日趋严重,学生干部作为精英中的精英,如果染上了官僚主义习气,必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高度关注学生干部的成长,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想作风,使其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