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法治社会“,罪刑法定”已成为共识,然而,对犯罪本质的认识仍是学派纷争的焦点,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西方刑法学说史上刑法客观主义与刑法主观主义的对立。剖析学派论争及其所持理论的困境,笔者认为,吸收刑法主观主义以及刑法客观主义的合理思想,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视角来理解犯罪的本质,对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犯罪的涵义和我国现有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完善,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普遍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也按照党中央部署,结合党在国统区工作的实际,在南方局机关及所属党组织中开展了整风学习。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带头联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干部学习报告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系统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以来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开展严肃认真而又“和风细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领导才干,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了国统区党的工作的全面发展。收入《周恩来选集》的《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定罪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以我国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为基本逻辑支撑点,是犯罪成立条件体系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因此,其与在犯罪本质论层面上所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是对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缺陷的扬弃。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是关于犯罪本质为何物的理论争论,因此不应在犯罪成立条件层面上对它们进行解读。定罪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不是静态的要件之统一,而是定罪过程中复数主体间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刑法主观主义生成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变迁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犯罪必然呈现出新特征,最终导致刑事犯罪治理策略取向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从而导致刑法主观主义生成并渐趋强势。刑法主观主义并非只是为了作为客观主义的对立面而生成,而是对时代变迁的必然回应,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1,(4):36-36
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整整相隔17年。期间,中共中央曾六次提出召开七大,都因战争环境及其他条件不成熟,一再延期。自遵义会议至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整风运动整肃了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特别是经过六届七中全会,全党同志的政治认识实现了高度统一。这时,召开七大的政治条件、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  相似文献   
6.
在我党历史上,毛泽东曾以实干著称。延安时期,流行这样的顺口溜:"毛泽东的实际,王明的口才,博古的理论,周恩来的人才。"这样的概括未必准确,却反映出当时人们十分推崇毛泽东的实干之功。他还给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白修德留下了"不尚空谈,对我所说的都是实际情况"的深刻印象。的确,作为实干家的毛泽东,曾在党内十分推崇不尚空谈的思想方法和  相似文献   
7.
与学派之争无关的主客观争议,有必要从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予以剥离。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其意义可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涉及刑罚对象的争论,即刑罚的对象究竟是对法益的侵害还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第二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乃是在不法论意义上而言,即不法的成立是根据行为的客观面或是行为人的主观意思进行判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在我国刑法学中尚未真正展开,双方的论争缺乏针对性,且在概念的指涉与运用上充满混乱。就我国刑法的立场问题而言,有必要根据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不同维度进行立场选择。在第一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应采客观主义;在第二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应采受客观主义严格约束的主观论,即一种以法益侵害为基础的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重视人内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以及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是形成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现今刑法学界所说的刑法主观主义,是传统刑法文化与主观主义之合体。刑法主观主义在当下体现为对主观罪过过于依赖、对人身危险性过于关注,以及犯罪特殊形态认定中的主观倾向。刑法主观主义对我国刑事法治具有重大危害,它导致定罪量刑随意出入人罪,使得刑事规则主义的生成颇为困难,并且冲淡了客观行为的定型意义,由此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冤假错案。要想减少并消除刑法主观主义的危害,必须把与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相融合的主观主义逐出刑法领域,取而代之的应是刑法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9.
彭波 《法制与社会》2012,(17):16+20
作为刑法史上的两大主流理论体系,刑法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论争已久,但在新时代的背下,随着刑法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的转换,两种理论体系逐渐相互吸纳与融合,我国目前的刑法理论受客观主义思想影响甚重,忽略了对主观主义理论的研究,存在不合理之处。随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发展,比较其他各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动向,应当重新审视主观主义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普遍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也按照中央部署,结合国统区工作实际在所属党组织中开展了整风。收入《周恩来选集》的《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是1943年4月22日周恩来向南方局机关和新华日报社干部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