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526篇
中国共产党   137篇
中国政治   193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法文本中同时存在着"公共财产""公共财物"这一对相似的概念,导致人们对这两个概念难以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知,进而影响刑事司法实践中对贪污罪条文"公共财物"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适用。单从概念上进行分析,"公共财物"和"公共财产"的内涵都具有公共性,唯一不同在于外延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但从法律方法视角进行分析,对于"公共财物"这一概念应当作出扩大解释,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在内。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通过宪法解释、法律解释、指导案例、裁判说理等法律方法分析路径,可以有效消解这一对相似概念所导致的司法适用困境,更准确地处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落实反腐败工作,实现司法公正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贵翔  林婧 《河北法学》2020,38(1):57-67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实质是犯罪损害追诉方式的公私合一,该制度设计混淆了公益和私益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导致两种权益保护相互冲突进而对刑事司法结果公正造成负面影响。公私分离是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当然制度选择,其立法对策主要包括在刑事立法中确立被害人为特殊诉讼参与人、废除被害人在刑事审判中就定罪量刑发表意见的权利、废止被害人刑事自诉权和切断其引起刑事二审、再审的程序路径。同时需要完善相关配套举措,如允许被害人对其物质和精神损害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简要案情 2005年4月19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胡某在某县城搭乘陈某驾驶的出租车要求去该县的白果镇,前行约200米,陈某打电话请示老板后告知胡某不愿去白果,胡某夺过陈某手机(价值2000元)假装打电话,并念道“我的刀呢?”然后胡某令驾驶员停车,随手拿走驾驶室的50元钱下车买烟,后对驾驶员说:“要么送我到白果,要么挨我两刀。”陈某害怕,乘机驾驶出租车离开现场。  相似文献   
4.
以盗窃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作为盗窃对象的无形物的范围及其认定、盗窃数额中的几种特殊情形以及盗窃过程中损毁公私财物行为的定性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其具体体现为法律依据的低位阶、风险意识的双重匮乏和公众利益的极度虚置。消除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强化政府对特许经营的规制:通过规制目标的科学厘定、规制机构的统一设置和规制手段的审慎选择来确保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在公私合作的新背景下,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面临着基本理念之变迁、研究视角之转换和与其他社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等任务。  相似文献   
6.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7.
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PP协议中反映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对于公共服务的买卖合同关系,还反映了私人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与公共部门作为公共服务市场的监管者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PPP模式中,政府至少承担着三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采购者和提供者、公共服务的监管者等。特许经营协议履行过程中,除行政主体方通过行政行为方式侵害私人部门权益等个别情形外,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通过公法或者私法方式来解决由此引发的法律争议,包括选择仲裁和调解方式。中国可借鉴英美等国家经验,尝试依法设立一些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管机构,由其履行公用事业的监管及相关法律纠纷的裁决职能。  相似文献   
8.
荀子云:“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揭示的就是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通俗易懂,人人明白。一些人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明白得很,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往往是非不分、荣耻不辨了。个中原因,说到底无非是私欲作祟。诚如一位人大代表所言:“我看关键是要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私欲膨胀,必然荣耻不辨;出以公心,才能荣耻分明!”可谓一针见血,说到根子上了。  相似文献   
9.
张颢瀚 《唯实》2002,(11):69-73
一、第五产业的兴起与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1 .文化产业的兴起是产业下游化的必然趋势早在 1 7世纪 ,威廉·配第就发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 ;1 940年 ,克拉克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就业结构的中心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发生变化 ,此即著名的“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然而 ,第三产业并不是“配第—克拉克”法则作用的终点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下游化趋势一刻也没有停止。在“配第—克拉克”法则的作用下 ,第三产业内部的就…  相似文献   
10.
《半月谈》2005,(4):78-78
近几年.我发现我们村委会第二小组组长刘某在国家征购土地时.将土地征购款占为己有.本想举报他.但又听人说村干部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告不了他贪污罪。请问村委会干部侵吞公共财物能否构成贪污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