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720篇
中国共产党   211篇
中国政治   415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5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口供证明力是指评价口供对待证事实的证明力度,是法官裁量案件的主要依据。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对进入审判程序的口供证明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口供尽管符合证据合法性的要求,但证明力并不强。一些案件常常因口供的证明力问题导致案件审理时间延长,致使诉讼效率降低,甚至败诉。调查发现审讯阶段的做法对口供证明力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审讯人员自身的素质、口供本身的内容、对主观要件的证明以及是否及时固定口供等。建议从审讯环节入手,强化审讯人员的证据意识并提高其讯问的专业水平,讲究方法,灵活运用审讯策略,同时探讨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口供证明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北方法学》2021,(3):49-58
诈骗罪的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两种方式。从语义上看,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是欺诈行为的两个侧面,分别是指从无到有与从有到无的两种语义内涵。根据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存在本质不同,需要对两者作出合理区分,以准确界定虚构事实的指称范围。虚构事实包括虚构全部事实与虚构部分事实,对部分事实虚构的理性认识,可以达到对刑民关系准确认识之目的,也是合理辨析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监所线人制度乃现代社会中的必要之恶。监所线人证言与一般证人证言相比具有内在的不可靠性,故需谨慎采用,否则容易造成冤狱。美国和加拿大均有类似的惨痛经历,因此近些年进行了司法改革。我国也面临类似问题,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改革完善: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监所线人证言,不与普通证人证言等同视之;另一方面须完善审查机制,确立假定不可信规则与补强规则。此外,还应重视跨部门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5.
行政行为界定问题之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 ,是整个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一块基石。鉴于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众学者从未间断过对其的研究探索。然而 ,时至今日 ,行政法学界对该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 ,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6.
诉讼法学界关于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是针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标准所产生的分歧,但是,争论并没有跳出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形式与实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要探究法律事实的形成,必须重新考察诉讼活动的性质,进而实现分析进路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法律事实建构论的提出就是这种分析进路转换之后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法律事实建构论的限度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05,(6):7-7
新闻事实:从今年4月1日起,又有34部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其中,国家级法律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包括:电子签名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余明忠 《工友》2007,(1):20-21
去年下半年,沃尔玛组建工会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建会一定要征得老板同意"的惯例。那么,这一成功的经验,能否推广到所有的非公企组建工会的工作中去呢本刊编辑部特邀十位基层工会工作者做客《本期话题》,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法定之债的一种,在各国民法上占有重要一席.但由于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两大法系历史传统的差异,各国不当得利制度在具体内容上的区别相当大.因此,冲突规范在解决涉外不当得利纠纷中就凸现其重要性.本文首先回顾了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不当得利的各条冲突规则,并在研究英关立法模式对我国参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芳 《工会论坛》2005,11(6):12-12,16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事实劳动关系尚无明确的规定。它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判断究竟是事实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时,不应当仅仅从形式上出发,更重要的是关注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组织成员,即使他们之间订立的合同是以劳务合同为名义,也应当将其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