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凡 《法制博览》2010,(18):79-79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最近被人刨了一回老底。有消息称,1789年10月5日,他从纽约社会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国际公法》和英国《下院辩论》第12卷,还书日期应为当年的11月2日,但是,他一直没有完璧归赵。如今,220多年过去了,华盛顿的还书逾期滞纳金已累计高达3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国际环境保护问题 ,着重论述了规范和调整有关全球环境法律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 ,供从事国际环境法学研究的学者专家参照。  相似文献   
3.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美帝国主义特务的支持下,不顾国际公法,带兵包围了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20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  相似文献   
4.
访凯尔森     
汉斯·凯尔森(Hans Kelson,1881-1973),1881年生于布拉格,原籍奥地利。1911年起任教于维也纳大学,曾参加1920年奥地利共和国宪法的起草。1920—1930年任奥地利最高宪法法院法官。1940年开始流亡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凯尔森一生著述颇丰,既有《德奥共和国宪法》这样的宪法著作,又有《国际公法的一般理论》等国际法著述,然而其最大之贡献则非其所首倡之“纯粹法理论”莫属。“纯粹法理论”于西方法律哲学(法理学)之影响毋庸置疑,然凯尔森著作语言之晦涩亦不可避免引起诸多争议。如何理解“纯粹法理论”已成为现代法律人无法回避之现实要求。2004年,适值《纯粹法理论》一书第一版出版70年,本刊特于本期刊载译文三篇,以期对吾等学人于“纯粹法理论”之理解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董霖 《中外法学》1982,(2):47-51
董霖教授系美籍华人,早年曾求学于我国上海复旦大学,后获美国意利诺大学政治公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荣誉研究员、美国全国性荣誉毕业生学会会员。历任我国前西北大学、河南中山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基督教教会联合大学、美国圣若望大学及纽约市立大学的教授。现为美国纽约市大研究院及皇后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1874年台湾漂民案中,知识精英和东南督宪借助奏折、照会和报刊等介质,首次在晚清外交中构建起国际法话语圈。论者广泛援引万国公法,形成诸如强调领土不容侵越、属地原则下番地自治、指责日本踞台及索赔、禁止局外对日援助、保护在日华侨、请求国际仲裁之类的观点和建议。公法舆论不仅迎合了清政府“或谕以情理,或示以兵威”的对日交涉策略,而且呼应甚或引导政府决策与军事外交。以天下体系为圭臬,晚清中国对国际法采取选择性采择,内在地削减了由“实效管辖论”所造成的国际公法与天下体系之间的紧张与张力,展现了东西方国际秩序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7.
魏磊杰 《法学评论》2024,(3):182-196
西法东渐初期,吸纳西方传教士的既有做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秉持一种通经致用的比附之法,以图借助先秦法政思想重构新的普遍主义世界观,最终达致有效应对西方殖民现代性知识“入侵”之目的。经历百年沉寂,伴随中国崛起,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者在新的世纪赓续了这一知识传统,此等“春秋国际公法”观背后的思维逻辑又被重新发现和调用,以求在学术层面有效推助各自学科本土化之同时,亦能在政治层面为业已进入后现代性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公平的世界愿景。对中国知识精英调用先秦法政思想的百年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可为当下必然需要依托传统法政资源塑造的中国国际关系/国际法新观念的对外投射提供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8.
因战争罪行引起的民间受害赔偿究竟属于国际公法性质还是国际私法性质,这直接关系到受害个人能否作为诉讼主体对政府行使请求权,因而是民间赔偿诉讼的争执焦点.本文从分析民间受害赔偿的起因、效力来源、国家实践等方面出发,根据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对其性质作了剖析,得出民间受害赔偿是属于国际公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WTO法是在国际公法的大背景中创制的,WTO协定不是存在于一个不受一般国际法影响的制度中。WTO法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法律制度,WTO规则是更广泛的国际公法内容的一部分,它在国际公法的框架内运作,并不是脱离国际公法的法律子系统。至少在解释的层面,它们总是会有某种程度的互动。国际公法可为WTO规则提供规范背景,有助于WTO无具体规定的某些方面的运作或提供解释性指导。在解释WTO协定的必要范围内,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有权使用或考虑其他条约、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但是,它们并非作为法律适用。在WTO争端解决中,其他国际法规则的作用是有限的、辅助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