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证据失权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争议的制度,由于该制度本身的双面性,以及我国司法公信力赢弱的现实,基于社会效果考虑,法官在面对迟来的证据时,慎用乃至弃用证据失权便成为符合情理的制度性“防卫措施”.通过比较法视野观察,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证据失权秉持务实而谨慎的态度.通过司法个案观察,为作出既慎重正确又迅速经济的裁判,法官在适用证据失权时必须三思而后行,综合考量案件具体情况反复斟酌,只有当事人违反诉讼促进义务,逾期举证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且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无关时,证据失权制裁才能成为法官迫不得已使用的“最后一招”.  相似文献   
4.
王健 《法制与社会》2013,(32):79-80
新刑事诉讼法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拘传时限可以从12小时延长到24小时的修改更是引发社会热议。本文试结合司法实践。分析拘传时限的延长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山东省曲阜市围绕如何加快经济发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基层党建、拓宽诉求渠道等进行了深入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政。一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些创新举措成为曲阜市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服务基层群众、夯实农村基础、助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建立"马上就办"工作体系。2011年初,曲阜市在各单位挂牌设立"马上就办办公室",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单位现有人员中抽调2至3人集中办公,单位全体干部都是"马上就办办公室"的责任人。"马上就办"不是马上就办完,而是马上启动办事程序,能办的马上办好,不能办的解释清楚,有法定时限的在最短时限内办结。同时,设立"马上就办"永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关证据制度的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既是客观反思现行法粗线条式的简约规定的良好时机,也是系统总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  相似文献   
7.
【要点】《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为1年,该条关于申请期限的规定虽未明确中止、中断的有关情形,但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64条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指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应扣除不可抗力耽误的时间,这说明一年的申请时限系可变期间。【案情】原告陈应龙。被告寿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相似文献   
8.
司法解释确立了举证时限(或证据失权)制度,从而使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随时提出主义转变为适时提出主义。但是证据失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必须给证据失权以适当的救济,并设置相应的制度保障,即:在区分严格证明、疏明和加强法官对当事人举证指导的前提下,通过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等方式进行,以期证据失权制度能够兼顾案件真实和诉讼效率,促进诉讼公正。  相似文献   
9.
举证时限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民事诉讼法》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文章由举证时限的含义及有关基础理论入手,比较各国的相关规定,并对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内容加以详细评析,阐明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以期有利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王全法 《学理论》2009,(32):88-89
效率与公正一样,是诉讼的重要价值,行政诉讼在追求公正的同时,也应当提高效率。我国关于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对超过举证时限的证据,不得将其作为定案的依据,从而可以促使当事人及时将自己掌握的证据向法庭提供。但我国法律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原告提供证据时限的规定,过于严格,从而不利于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对此做出一定的修改,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准许原告在证据交换日或者第一次庭审之后的一定时间内,继续向法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