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审判权有两个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基本特质——消极性和能动性。民事审判权的消极性在实际运作中又体现为形式上的消极性和实质上的消极性。诉讼程序控制权、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权、释明权以及调解权是民事审判权能动性的作用范围。在民事审判中,既要尊重司法审判消极性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大众法律意识是十分复杂的,大众法律意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众的法律意识中,更多的是感性意识的内容,缺乏理性认识的成分。同时,大众法律意识与国家法律制度也存在着矛盾,大众法律意识中缺乏守法意识。对大众法律意识,我们要客观对待,要正视大众法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引导,使大众法律意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破产制度自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颁布开始建立已有20余年,但至今仍存在将破产视为一种消极性的法律制度的误解。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破产法的积极调整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纠纷解决诉讼化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08,(4):149-151
权益最大化带来了权益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因主体之间的利益对抗而呈现为纠纷;纠纷的解决对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传统纠纷解决途径的功能逐步被诉讼方式取代。这一取代有其客观性和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因当事人诉权滥用、法院案件积压而伴生着相当程度的消极性。因此,只有合理整合非诉讼与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我们才可能最大程度地使民众接近正义,接近司法。合理协调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条例》的颁布,对于保护公民知情权固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缺乏大量实践的考验与论证,《条例》的实施前景充满荆棘。在一直倡导信息公开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在保护大多数人知情权的同时,对少数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公开防御诉讼就是信息原始持有人为维护自身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而向法院提起旨在阻止信息公开的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诉讼类型,其在起诉和审理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运作规则,因此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诚信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网络学习主要有自主性学习和自发性学习二种形式。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特点,大学生诚信的网络教育应当采取积极性和消极性二种策略,这二种策略做法不同,却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生诚信网络教育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伴随高速公路免费发生的大拥堵状况,引起的争议可谓此起彼伏。有人认为此举是"添堵""扰民"之举,是"免费政策"惹的祸。高速公路长假免费政策具有明显的政策消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假免费政策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其次,就高速公路长假免费政策的消极性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孝道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道德意识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传统社会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但是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孝文化也有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对此我们要加以批判的继承,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法官权限、抑制司法能动性而进行制度构建的,但实践表明,将诉讼简单化为当事人双方对立,审判权无所作为,以维护“形式正义”,背离“实质正义”的所谓“正义”是不存在的,针对审判改革的现状,有必要进行反思.否定职权主义,绝对不等于否定法院职权的作用,而是需要对其加以规制,进行扎实而具体的程序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之建构》一文提出了构建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概念,本文从行政审判权的性质出发,挖掘行政审判权性质赋予行政审判模式的必要构件,从而得出该文试图勾勒的新行政审判模式与行政审判权的中立性、消极性相冲突,在法理上存在矛盾之处的疑问。同时,开放合作型审判模式也与行政审判权区别于其他审判权的特殊属性——政治性与监督性有着难以契合之处,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行政审判模式的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以免矫枉过正,因而笔者认为现在立即构建开放合作型审判模式还操之过急,应逐步摸索,缓步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