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鲲 《法庭内外》2015,(3):38-39
近期,以"债权转让"形式从事线下理财业务的民间理财公司在全国各地大量兴起,它们广布网点,"理财"金额庞大,"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能达到15%,用户数以万计。这些线下民间理财公司的理财形式是否合法?这种理财形式有什么样的风险,其与非法集资行为的界限如何?"债权转让"理财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债权转让,又称为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合同转让,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债权转让协议将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我国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第181条规定了浮动抵押制度,为配合该条规定,第189务第2款规定赋予了购买人时购买物有对抗该物上的浮动抵押权人的权利。可是,仔细研究后便可发现此规定对购买人权科的赋予必是一般性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对以下做出具体性规定:一是对于购买人的主观状态即善意、恶意做出具体性规定,二是对“正常经营活动”中的购买人做出明确界定。三是对于先期存在之浮动抵押登记与否要作出区分。  相似文献   
3.
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人直接基于合同享有的权利为债权。预售合同登记与否不影响购买人享有债权,但对购买人权利效力的强弱有影响。现行司法解释在一定情况下赋予购买人权利以物权效力保护,但在权利定位、对抵押秩序的影响和与物权法定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大陆法系民法承认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局限性,以预告登记制度保护不动产物权受让人。我国应借鉴预告登记制度,更新认识并改造预售合同登记制度,完善购买人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4.
5月杭州楼市成交火爆,随之而来的却是退房大单频现。杭州透明售房网显示,杭州香墅、瑞丰格林苑、钱江商务中心等楼盘相继接到共6笔退房大单,总金额达1.17亿元。这些大单引人注意不单是因为退房数量多、金额高,而且有的楼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第181条规定了浮动抵押制度。浮动抵押的突出特征在于抵押财产的可变性。与此相适应,物权法第189条第2款规定了正常经营活动中的购买人不受追及规则,即浮动抵押权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购买人。但物权法未就与浮动抵押同样密切相关且更具实践价值的购买价金担保权的效力作出规定,对购买人不受追及规则的植入也并非周到、科学。为此,须借鉴他国经验予以补充完善,构建统一而明晰的动产担保物权受偿次序规则。  相似文献   
6.
美国不动产登记法上的善意购买人与优先权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法上,登记不是所有权移转的要件,但登记法确立了优先权规则,提供了保护交易安全的基本原理.优先权规则在于解决自同一出让人处获得转让书的两个接续的受让人之间的权利优先性问题.如果次购买人是善意的、支付价值的、不知先前未登记权利的购买人,那么他将受到登记法的保护,其取得的权利可以对抗第一购买人.  相似文献   
7.
被盗艺术品跨国所有权争议解决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品相较于一般财产,价值较高,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常包含一定的公共利益.在被盗艺术品跨国争议中,物之所在地法是被盗艺术品的所有权判定的主要依据.时效规则是确立被盗艺术品返还请求权的关键问题.目前,已经有国家开始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多地关注原所有权人、善意购买人、国家利益与公共政策等相关利益的平衡;并已经有学者提出需要结合最密切联系因素、以带有实质性色彩的冲突规则来确定被盗艺术品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华萍 《中国法律》2004,(4):42-42
关于所购商品房是否可以因严重质量问题有权提出退房,应当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确定,其一是买房屋方当事人的约定;其二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新疆人大》2010,(3):42-42
昌吉市的连欣咨询:我表姐以朋友名义买了一套单位房,后来她的朋友又想要这套房产。尽管表姐实际出钱购买,并一直居住,水电物业费都缴纳了,但她现在仍然办不了房产证,请问我表姐能不能得到这套房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2)
文化财产善意购买人权利界定问题是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解决中的一个核心争点,是1 9 9 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等文化财产返还国际法所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对文化财产善意购买人权利的不同界定,对解决以所有权归属为中心的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及深化我国追索流失文物的法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