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刑事诉讼制度,在其模式选择中,应将法官纳入这一制度框架之内,其时间应在诉前,宜采取二次展示的方式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另外,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应包含确立宗旨、原则、展示主体、展示内容、展示时间、地点、展示程序、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中,不同程度地规定有证据先悉程序.由于提起控诉的一方在收集证据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证据多由控诉方所拥有,所以,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先悉程序实际上是辩护方行使防御权的一种保障.目前,从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在我国依法设立刑事诉讼证据先悉权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奇涛 《民主与法制》2010,(13):66-66
在访谈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外地电话向杨培国律师咨询刑事案件的辩护,也有登门拜访请求他为犯罪嫌疑人作辩护律师的朋友、当事人,但是,他答应为犯罪嫌疑人作辩护律师的刑事案件却很少。  相似文献   
4.
酒醉回家。发现“不速之客”,争执不下,一人坠楼身亡。故意伤害罪(轻伤)不构成,改变罪名,控方再次起诉。辩护方案也随之改变。同一案件,两次指控,被告人承受了双重的伤害。“任何人不因同一事件受两次磨难。”这一记载于罗马法中的古老诉讼原则,能否将它对人性的关怀照进我们的法律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 在考察我国司法实际运作过程后,人们往往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公诉机关控诉职能的行使,尤其是法庭公诉活动,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个中原因何在,法学界至今未作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鉴于控诉活动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在此拟从公诉运行机制方面作一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辩护方证明责任的问题.尽管刑事诉讼实行无罪推定.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证明责任都由控方承担;尽管被告人处于被刑事追诉的弱者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证明责任转移就必然导致被告人的地位雪上加霜。科学的对待证明责任分配才更有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真相的发现,只有合理分配证明义务,才能更好地实现刑事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7.
8.
正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这标志着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庭前会议制度正式得到确认。一、庭前会议的内涵及特征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庭前会议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公诉机关起诉后,  相似文献   
9.
侦检一体化与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现行法律 ,我国检警关系的立法定位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流水线型”构造。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及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关键作用的凸现 ,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检察机关控罪职能的行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进而改造现行的检警关系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提出了在现阶段“起诉引导侦查”的改革思路 ,并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论证。以下登载的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对“起诉引导侦查”的改革予以探讨。借此 ,本刊希望能引起读者对此问题的争鸣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邓玉娇案定罪免刑这一司法结果,掩盖了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当防卫如何证明? 虽然,对于正当防卫的成立,究竟应该由控、辩双方哪一方来承担证明责任,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都是要求被告方来承担证明责任,并令其证明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程度.而对于辩护方来说,要承担标准如此之高的证明责任,往往是不太容易完成的,也因此,正当防卫的辩护,才会时常处于一种无法得到充分证明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