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7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案情简介李某,女,28岁,因纠纷于2005年6月29日被人用“膝盖”击伤腹部,伴腹胀痛,且逐渐加重,当日医院检查:神清,急性痛苦貌,腹软,全腹压痛,下腹反跳痛,以右下腹为甚,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5mL,右侧附件处压痛阳性。腹部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陶氏腔积液;尿HCG阴性,上次月经距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电针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标记法,研究电针督脉的大椎、百会经穴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10h后,选择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状况,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结果:电针组大脑皮质梗死区内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TGF-β1及其受体TβR I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TGF-β1及其受体TβRI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TGF-β1及其受体TβRI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 min、1 h、3 h、6 h、12 h、1 d、3 d、7 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1)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TGF-β1及TβRI表达;(2)脑损伤后1~3d,大脑皮质和脑干TGF-β1/TβRI蛋白表达逐渐增加,7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3)海马冲击后12 h~1 d逐渐增加,3 d时仍处于高表达水平,7 d时已开始下降。结论脑损伤可诱导TGF-β1/TβRI基因在脑内表达,其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4.
闭合性心脏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案例简介 李某,女,1岁半,某13被其父抱于怀中,面朝其父胸部右侧卧位熟睡乘坐大客车,该客车行至途中与一货车相撞后即死亡。其父全身未见任何损伤。  相似文献   
5.
宋天福 《法医学杂志》2006,22(4):309-310
腹部由于体表面积大,又位于人体中部,发生创伤的机会较多,所以腹部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比较常见。引起腹部损伤的外来暴力可以是钝器、锐器或火器,造成腹腔的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腹壁由软组织组成,无骨性结构,受到外力作用,容易引起腹腔内器官受损,组织挫伤或破裂。腹腔内器官损伤多呈现外轻内重的特点,尤其是闭合性损伤及创口较小的开放性损伤,不容易引起医生及鉴定人的重视。虽然腹腔损伤死亡率不高,但腹腔内拥有肝脏、脾脏、肾及肾上腺等实质性器官及胃、肠、肠系膜动脉、腹主动脉等空腔器官,对生命均有重要作用,因此,腹腔内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6.
由于症状表现的主观性以及当前客观检查方法所能提供证据的匮乏,加之赔偿伴生的症状伪装和夸大等问题,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鉴定意见一致性不高。在人体损伤赔偿纠纷中,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成为法医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点和难题。通过对脑震荡及相关术语变化、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脑震荡后综合征客观评价技术以及伤残评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脑震荡、脑震荡后综合征的认识,提高鉴定意见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被认为是轻度脑损伤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和精神改变,但有时也会导致持久性、进行性的临床症状。MTBI可引起神经系统结构损伤及相应的体液生物标记物改变,但有关其严重程度及个体易感性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的关联程度研究不足,同时,一次打击后脑损伤程度也缺乏可靠的评估方法。本文综述了与TBI有关的脑脊液及血液生物标记物,探讨这些标记物在MTBI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前景,为法医学及临床医学中脑损伤的诊断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有关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法医鉴定的结论往往存在着差异,在脑震荡和脑损伤后综合症诊断上,这种差异尤为突出。差异的形成主要缘于临床诊断:临床医生过分依赖主诉;自信、草率、违反医理;对病人辅助检查不够;易受社会和人为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53例原发性小脑挫伤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全部小脑标本在表面检查后分别进行矢状、水平切面观察。结果①表面局部散在出血21例,弥漫性出血15例,出血伴局部叶片挫伤28例,切面见8例导水管周围、13例第四脑室壁、6例小脑扁桃体上部与9例蚓小结表面有散在点状出血;②表面未见出血但有局部肿胀17例;局部肿胀致小脑中线移位5例。矢状与水平切面:山顶肿胀向上移位4例,直达胼胝体压部6例;山顶并中央小叶向上向前移位挤压上、下丘致导水管狭窄4例;闭塞10例;中央小叶并蚓小结肿胀向前移位11例,均致导水管闭塞与第四脑室狭窄。中央小叶并小脑扁桃体上部肿胀6例,造成导水管闭塞与第四脑室腔狭窄。小脑扁桃体上部与蚓小结肿胀向脑桥第四脑室移位12例。结论小脑受力可使应力部位肿胀,移位,造成导水管闭塞或第四脑室狭窄,甚至与脑干背侧相互挤压致伤。这是脑干损伤与继发脑肿胀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病理学及烯醇化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烯醇化酶(NSE)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动物模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M ar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5m in,30m 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合北航MAI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打击后15m in,阳性细胞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减弱,随伤后时间的延长,灰度值持续下降,伤后6h为最低(P<0.01),伤后24h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伤后12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并持续到伤后24h。特殊染色观察到轴突断端球形改变及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结论DB I具有复杂的病理学改变,烯醇化酶(NSE)可用于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