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某男,24岁,某日突发头痛症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表检查:成年男性尸体.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尸体解剖:头皮未见损伤,颅骨未见骨折,全脑质量1225g。大脑、小脑及脑干表面未见挫伤、出血,切面见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积血,侧脑室内见一暗红色团状凝血块(图1),凝血块质地较粗糙,  相似文献   

2.
在法医学实践中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primary simple brain stem injury,PSBSI)由于死亡迅速、损伤病灶轻微、隐匿,常引发死因鉴定困难或争议.本文对4例PSBSI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鉴定提供借鉴. 1 案例资料 例1 胡某,男,79岁,被中型客车迎面撞击,当即倒地死亡.尸体解剖检验:左顶部头皮片状擦挫伤;颅骨无骨折,蛛网膜下腔无出血,大脑、小脑未见出血,脑干各切面肉眼未见明显出血病灶.病理学检验:大脑、小脑、颈髓等未见异常,桥脑、延脑内见灶性、裂隙状出血,局部轴索肿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管腔狭窄Ⅰ~Ⅱ级,余各脏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小脑蚓疝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脑扁桃体疝系幕上压力增高 ,使小脑扁桃体移位于枕骨大孔内 ,而小脑蚓疝[1] 则系小脑自身的损伤与病变 ,或颅后窝内占位性病变 ,使蚓部移位于小脑幕裂孔上。二者的发生机理及对脑干的损害均不相同 ,都可造成死亡。作者检验 1例 ,现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1 1 案情与病历资料女 ,民工 ,16岁。头左枕部被车辆撞击 ,当时神志清醒 ,只觉头痛与双下肢无力 ,在当地卫生所简易治疗后步行回家。伤后 8h头痛加重 ,表情淡漠而送入院。查体 :浅昏迷状 ,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伤后 2 6h ,昏迷加深 ,眼球固定 ,双侧瞳孔 0 4…  相似文献   

4.
某男,39岁。2005年11月,被人用脚踹击头部后在30min内死亡。尸表检验见:右顶部有片状头皮下出血;左枕部有头皮下血肿。颅脑解剖检验见:颅骨无骨折。蛛网膜下腔弥漫出血,遍布额叶、顶叶、颢叶、小脑脑表面及外侧裂、脚间池、环池,以脑底面为著。脑沟脑回轻度肿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及轻度海马钩回疝形成。完整剥离Willis环,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冠状切面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底部为著,脑室系统内出血和凝血,中脑被盖部、双侧侧脑室枕角及三脑室周围脑实质质软,呈粉红色。其余脑实质未见著变。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王某,男,21岁,因"发热、头痛、冷汗"到某诊所进行治疗,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家属提出可能因输液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申请进行尸体解剖。尸体检验:全身体表未见损伤,颅骨、胸肋骨及四肢长骨等未见骨折,脑、心、肺、肝、脾等重要器官未见损伤。全脑质量1550g,肉眼观表面光滑,水肿明显,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切面见两侧脑室扩张,小脑蚓部见大小为5.0 cm×4.5 cm×3.0 cm瘤样组织伴出血,第四脑室少量出血。镜下脑组织轻度自溶,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6.
两例脑震荡所致立即死亡的案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案例1.男性,50岁,农民。1987年5月29日与人争吵时,从禾田奔向大路,突然跌落在路旁水沟内,立即昏迷未醒至死亡。死亡当日法医剖验见头顶部有一长约4cm 创口。深达帽状筋腰,颅骨无骨折。送检固定的脑重1495g,大脑表面及切面正常,未见挫伤及出血,脑室大小正常,脑干及小脑肉眼未见损伤及病变。常规取各部位神经组织制片,经伊红苏木素和髓鞘染色镜检:脑实质毛细血管及小静脉  相似文献   

7.
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某男,26岁,某日被发现死于某高速公路桥下.既往健康状况不详. 尸体检验 双侧球、睑结膜充血,末见出血点.右额部2处、鼻背部1处表皮剥脱.头皮下无出血,颅骨无骨折,硬脑膜内外无出血、无破损.脑重1 400g,全脑表面见散在片、灶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周围出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双侧侧脑室积血(图1)、扩张,以右侧为重,基底节区未见出血,第四脑室积血、扩张.左肺外膜下见片状出血.体表其他部位及其他器官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1 案 例曾某 ,女 ,2 8岁 ,某日晚 8时 30分在某一诊所为治疗其头上的疖肿 ,口服中药后发生昏迷 ,抢救无效于当天晚上 10时死亡 ,家属怀疑与治疗有关 ,要求法医鉴定。尸体检验 :尸表未见外伤痕迹 ,头顶部有两处疖肿 ,大小约为 0 8cm× 0 7cm ,轻度感染化脓。脑重 14 6 0 g,两侧脑室、第三脑室见有少量凝血块。小脑扁桃体疝明显 ,小脑蚓作者简介 :陈平 ( 196 7-) ,男 ,新疆奎屯人 ,医学学士。主要从事法医鉴定工作。部见一 4 5cm× 3cm× 2 7cm灰白色肿物 ,已溃破侵及第四脑室 ,并见坏死、出血。两侧胸腔各有约 30 0ml淡红…  相似文献   

9.
1 案例 某女,40岁.某晚22:30性生活完毕后,感觉头痛并呕吐.之后到卫生间,后被发现俯卧在卫生间积水中死亡.尸检体表未见机械性损伤.全脑质量1230g,肉眼脑表面未见明显异常,切开脑室见右侧脑室有凝血块约40 g,脑室前角血块与室壁附着较紧密,血块沿脑室及中央导水管延伸至脑干,右侧脑室前角附近脑实质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大脑血管周围点片状出血,小血管壁增厚、硬化,脑各部组织淤血、水肿,蛛网膜下腔灶性出血.心、肝、脾、肺、肾及子宫未见致死性病变.胃内容物检查未检见常见毒物.  相似文献   

10.
脑室周围系统位于脑中线部位,其损伤属于中间型脑损伤。目前多认为中间型脑损伤因减速运动伴有头部旋转时,脑组织因脑膜等结构限制而受剪切力作用所致[1]。另有观点认为中间型脑挫裂伤见于脑中线附近,是由于头部受伤后脑组织做水平旋转运动时,在大脑纵裂附近发生脑挫裂伤[2]。脑室周围系统损伤被认为主要是因暴力作用在额部或枕部时,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脑室壁发生剪力变形,进而撕破室管膜[3]。笔者遇到1例单纯性脑室周围系统损伤未发现剪切力作用的案例,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某男,39岁,被人拽倒、脚踹头部后立即死亡。尸检见:右顶部片状头皮下出血,左枕部头皮下血肿;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底面为著。脑沟脑回轻度肿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及轻度海马钩回疝形成。脑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冠状切面可见脑室系统内出血及血凝块,中脑被盖部、双侧侧脑室枕角及第三脑室周围脑实质质软,呈粉红色(照片1,2,3)。病理组织学检验见:中脑被盖部、双侧桥臂表层点灶状出血和组织破损,呈挫伤病变,侧脑室枕角及第三脑室周围等处的脑实质内亦可见组织疏松、新鲜出血和水肿,近脑表面的脑组织内可见多量吞噬细胞,脉络丛内未见畸形血管。脑组织水肿。检...  相似文献   

11.
38例单纯型脑干损伤法医学尸检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38例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致死案例法医学尸检所见的脑干损伤、致伤方式和致伤物等特点,并探讨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从208例脑干损伤死亡法医学尸检案例中,挑选出38例符合单纯型脑干损伤的案例,分析单纯型脑干损伤发生的案情、损伤的部位和类型等特点。结果38例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农民明显多于其它人员;大多发生于纠纷斗殴中;头部拳击伤18例(47.4%);头皮挫伤19例(50.0%);头皮挫裂创9例(23.7%);未见头皮损伤7例(18.4%);受伤当时昏迷并很快死亡者34例(89.5%);其损伤为局灶性挫伤出血,有32例(84.2%)肉眼未能辨认出,镜检见小灶性出血:其中,桥脑18例(47.4%)、延脑10例(26.3%)、中脑4例(10.5%)、桥脑和延脑均有出血6例(15.8%)。结论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不仅存在,而且能致人死亡;应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轴索肿胀在鉴定脑干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取明确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和脑外疾病(28例)者共64例,分为损伤组(36例)和对照组(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2例、非心血管疾病16例),并将其死后24h和48h前、后做尸体解剖分为2组,通过对中脑、脑桥和延脑切片、镀银染色,在100倍光镜下采用显微测微器测量每片9条最粗的轴索横径,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损伤组与对照组(不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相比,中脑、延脑部的轴索肿胀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死后48h内解剖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超过48h解剖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脑、延脑部轴索肿胀与外伤有明显的相关性。轴索肿胀对判断脑干损伤有意义。需排除心血管疾病致死。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脑干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轴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脑干损伤早期的病理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脑干损伤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自由落体造成大鼠急性脑干损伤模型,HE染色常规观察各部位脑组织的显微形态改变之后,用TUNEL末端标记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LSAB染色显示神经丝蛋白(NF)。结果实验动物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法医案例;脑干损伤的大鼠脑组织淤血、水肿、环状出血,脑皮质内神经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脑干部位神经轴突排列紊乱、肿胀、断裂。结论上述多种病理变化对急性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干损伤后神经元及轴突改变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P  Zhu JZ  Song YX 《法医学杂志》2001,17(1):10-11
采用针刺法造成大鼠脑干损伤,用尼氏体染色、嗜银染色和改良三色法观察脑干神经元及轴突在伤后不同时间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嗜银染色显示伤后 1~ 3h部分神经纤维不规则增粗、少数断裂, 6h断端膨大呈球形, 15h收缩球较为明显,至 24h收缩球明显且数量增多;改良三色法显示伤后 3~ 6h部分髓鞘与轴突之间的间隙增宽, 15h髓鞘明显弯曲、不完全地附着在轴突表面,甚至剥脱,持续到伤后 24h;尼氏体染色显示神经元核周尼氏体在伤后 24h减少。该结果提示,组织化学染色能观察到脑干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并且有可能用于推断脑干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5.
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神经丝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 ,观察人体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及髓鞘在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在脑干损伤组 ,神经轴突在伤后 0 5h即有不规则肿胀及断裂 ,神经髓鞘在伤后 19~ 2 2h有明显曲折、不完全剥脱及节段性消失 ;而在正常脑干组 ,神经轴突和髓鞘均无明显病理改变。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和髓鞘在损伤后将发生改变 ,并可用于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  相似文献   

16.
大鼠闭合性小脑挫伤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B  Hu Y  Xia K 《法医学杂志》2002,18(2):74-75,77,F003
目的探讨闭合性小脑挫伤细胞凋亡发生发展过程。方法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比较SD大鼠闭合性小脑挫伤不同时间损伤区和正常对照组小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伤后1h发现挫伤区少数凋亡细胞,4~6h达高峰,随后下降。在挫伤缘区域伤后1h亦发现少数散在的凋亡细胞,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在6~8h达到高峰。结论闭合性小脑挫伤不同损伤时间细胞凋亡指数变化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了灵敏客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A case of Klinefelter syndrome and a spontaneous cerebellar hemorrhage in a 12-year-old boy is presented. Autopsy revealed that the hemorrhage was due to the rupture of a dilated artery in a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in the right cerebellar hemisphere. The small, undescended testes exhibited partial atrophy of the seminiferous tubules. Postmortem chromosome analysis of cells from the pericardial fluid demonstrated a 47, XXY karyotype. He had previou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bilateral thumb polydactyly 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juvenile cases of sudden death with overlapping morphological dysgenesis, postmortem karyotyping may provide important diagnost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体脑干损伤后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用于脑干损伤早期死后诊断的可行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 16例人体脑干损伤后的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 :在正常脑干组织的不同部位 ,均有c fos蛋白和c fos mRNA阳性表达 ,且在各例脑干标本之间 ,表达的量及其分布不一致。脑损伤后 ,在脑干组织中也有c fos蛋白和c fos mRNA阳性表达 ,但与正常脑干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 fos蛋白和c fos mRNA的表达在各例脑干标本之间不一致 ,且在损伤后的改变无明显规律 ,不能用于脑干损伤早期的死后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头部外伤后伴发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猝死11例鉴定分析肖柏坤,曾建华,孙跃刚(l.江西医学院法医教研室;江西3300062.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江西3300063.南昌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江西330006)Analysisof11C...  相似文献   

20.
在医疗纠纷民事诉讼中,医疗机构提出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法医学鉴定的申请,是一种履行举证责任的行为。然而,举证责任是可以转换的,它既可能从原告方转换到被告方,也可能从被告方转换到原告方。如果患者一方不配合鉴定或者拒绝鉴定,导致医疗责任不能认定,举证责任就从医方转换到患方,可能带来对患方不利的诉讼后果。因此,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要善于利用举证责任转换的概念,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