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7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讼法学界关于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是针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标准所产生的分歧,但是,争论并没有跳出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形式与实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要探究法律事实的形成,必须重新考察诉讼活动的性质,进而实现分析进路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法律事实建构论的提出就是这种分析进路转换之后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法律事实建构论的限度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2.
管淮  李祥 《理论学刊》2007,(3):14-16
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民主生活会上不讲真话风气的蔓延,严重影响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因此,坚持“讲真话”的要求不能放松,保护“讲真话”的措施亟待强化,督促“讲真话”的力度必须加大,回应“讲真话”的整改务必到位。  相似文献   
3.
法律解释者的主体性取决于作者、文本和读者等多种制约因素的互动。作者的权威性和体制性安排确保了文本的经典化和读者的信仰面向。文本权威的建立伴随着读者对作者权威的认同。读者在信仰作者和认同文本权威的方式之下去理解、解释和应用,反过来又强化了文本权威以及对作者的信仰。法律解释者主体性的妥当安置,应吸收后现代解释学的合理成分,反对其过度的诠释;应借鉴圣经解释学"解经"和"释经"的二过程法,适当回归古典解释学。  相似文献   
4.
肖辉 《河北法学》2007,25(1):137-142
刑事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情权(或称知悉权)是伴随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而提出来的.现代刑事诉讼理念要求在诉讼构造的设计方面,努力追求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结合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就需要强化被追诉人的防御权体系,以追求攻防的相对均衡,而知情权则是这一防御权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知情权的规定尚存不足,需要强化并改进.对被追诉人知情权的探讨离不开对现有法律规定的分析,需要从实然与应然的角度做出评析,不仅要明确知情权,而且还要保障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周红阳 《河北法学》2007,25(3):7-10
在<理想国>描述的洞穴比喻中,隐含了哲人/真理为民众/意见立法的复杂关系.哲人/真理之所以要跨越本身的边界去为民众/意见立法,而不是隐匿自身、远离民众/意见,是由于民众/意见正是哲人/真理之得以成为哲人/真理的前提条件.哲人/真理必须进入民众/意见的世界,否则就根本不可能有关于哲人/真理的任何意义.哲人立的法就是要民众通过一定的规矩去发现自然正确,在朝圣的路途之中对于真正的思敞开大门,发现、显示自身的所是并揭示存在.法律正是民众"成人"的法门.  相似文献   
6.
British constitutional legal discourse is structurally limited in its capacity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Good Friday Agreement. Rather than assessing the Agreement in narrow devolutionary terms, it should be seen as a hybri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strument, mak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accepted international law norms in relation to self-determination. The Agreement transforms and partly transcends the Northern Ireland conflict by substituting political contestation for violent conflict, and by defining the modalities of conducting that contestation. This analysis complements classical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s, and opens up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discourses associated with 'transitional justice' to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Northern Ireland. These discourses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reconciling the demands of peace with the imperatives of justice. The Agreement sits squarely in this terrain with its provisions on 'dealing with the past' and 'institutional legacies'. The insights gained here challenge orthodox thinking about conflict-management and the ongoing political process.  相似文献   
7.
坚决支持和正确引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的一大历史功绩。邓小平明确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实践标准,提出了“精髓说”;深入剖析了“两个凡是”的反马克思主义实质;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讨论的发展;他全面总结了这场大讨论,精辟阐明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创立了“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和一套思想路线理论,在党内得到普遍认同,使党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路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经历种种挫折,逐渐开辟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中国道路的精神实质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道路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中,“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精神、一种认识规律、一种实践路线。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是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因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重温“实事求是”,必须不断凝聚坚持实事求是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努力涵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之处就是立足解决中国问题,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有理论创新。多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