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477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86篇
综合类   34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创新性立法是推进地方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手段,鼓励地方立法创新是完善我国立法体制的应有之义。为实现地方创新性立法的规范化,应明确地方性事务的判断标准,引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立法决策量化论证。  相似文献   
2.
伍治良 《河北法学》2003,21(5):84-87
民法学界关于物权行为的讨论并未系统、深入,从事实、规范、价值三维角度分析债权形式主义下 应有物权行为的有限存在空间,且和债权行为一样均可单独引发物权变动,但不存在独立性与无 因性问题,并提出了立法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英语教学中必须输入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之立法与司法解释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泽宏 《现代法学》2003,25(1):95-99
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是长期困扰刑法理论界和司法部门的一个难题。国家立法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虽对其作过多次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但却仍然存在内涵不清、外延不明,难予认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历次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解释之得失进行了回顾、比较与评析,旨在为准确理解和把握本概念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立法监督是一国立法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完善一国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监督机制 ,一直是我国法学界同仁们探索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在揭示我国目前立法监督机制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了由全国政协作为专门立法监督机构和建立立法听证的审查制和立法听证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机关一般都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立法。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监督行政立法的法律规定,只是通过批准和备案两种监督方式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再没有“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措施,我国目前也还没有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专利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苹 《法学论坛》2005,20(2):78-8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贸易量的加大 ,专利权滥用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专利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权 ,其被滥用同样会损害他人及公共的利益 ,构成对专利法等民事法律立法宗旨的违背和对反垄断法的违反。本文对专利权滥用行为理论进行了一般分析 ,并对世界主要国家与我国专利权滥用控制法律制度作了比较研究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我国专利权滥用行为反垄断法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沈惠章 《河北法学》2007,25(2):192-195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治安行政执法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应当改变治安民警的传统观念,转变治安民警执法角色,改革治安行政许可,完善治安法制建设,规划治安行政执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Koehn  Peter H. 《East Asia》2007,24(3):251-263
With deeper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nd expanded penetration by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other nonChinese actors following accession to the WTO, skills in bureaucratic entrepreneurship are not likely to be sufficient by themselves to bring about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oday’s interdependent and highly competitive trade,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resource-limited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that subnational managers also possess transnational competence in collaborating with, negotiating with, and transforming foreign counterparts. However, survey research among Chinese executives based in Shanghai revealed that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reporting current and future managers recognize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for China of an interculturally competent workforce. Without increased attention to enhancing the transnational competence of government and state-enterprise managers, peaceful and ecologically sound development will be difficult to sustain given the demands of multinational production chains, global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in managing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interest of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progress.
Peter H. KoehnEmail:

Peter H. Koehn   is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s Distinguished Scholar for 2005, and a Fulbright New Century Scholar. His co-edited books include The Expanding Roles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U.S.-China Relations: Transnational Networks and Trans-Pacific Interactions (M.E. Sharpe, 2002) and The Outlook for U.S. - China Relations Following the 1997-1998 Summits: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He currently is involved in co-authoring a book with James N. Rosenau on Transnational Competence and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Equipp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Horizon-rising Challenges. During fall semester 2007, he will be Faculty Fellow in resid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 Grant Colleges in Washington, D.C. A full CV and list of publications can be found at .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物权法》立法技术若干缺陷的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总体上是成功的,吸收了近年来我国物权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国外一些先进成功的立法经验,但在立法技术上也存在着若干缺陷。本文从理论上对《物权法》的立法技术缺陷予以分析,并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证,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和构想,以期对我国《物权法》和物权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