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慕绥新、马向东等人由领导干部蜕变成腐败分人民的罪人,其根本的原因是放弃世界观改造,背离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私欲恶性膨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为所欲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关押期间,他们自知罪孽深重,经过教育、启发、感召、对自己所犯罪进行了反省。虽然他们的认识有其局限性,反思是初步的,但也不失为一份难得的反面教材。本刊已于2001年第10期刊发了,《慕缓新的书面检查》,本期刊登的是马向东、贾永祥、李经芳、宁先杰等人的悔罪书。  相似文献   
2.
忏悔人:魏建平原任职务: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触犯罪名:受贿罪判决结果:2012年9月5日,魏建平被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受贿款30万元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犯罪事实:2010年至2012年2月,魏建平利用职务之便,在建宁街道办事处新办公楼建设和所辖社区人事  相似文献   
3.
一系列因美容而发生的贪污、受贿案件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实施。这种新型的"美容腐败"潮流极具隐蔽性,使得很多女性官员抱有侥幸心理。截至2012年12月初,京城多起因美容而衍生出的系列贪污、受贿大案在历时一年多的全面调查后,已由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陆续侦查终结。  相似文献   
4.
行贿人的心理动态,是指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行贿人随着审讯活动的开展,对侦查人员、审讯环境、审讯事项所作出心理反应的过程。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行贿人的口供是确定受贿人、查清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经济往来的关键。在对行贿人的审讯活动中,如何突破行贿人,获取其有利口供是案件开展的重要基础;而掌握行贿人的心理动态,进而取得行贿人的信任,促使其配合侦查人员工作是审讯活动开展的  相似文献   
5.
丛卓义 《法庭内外》2013,(10):32-33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信用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办理信用卡,纷纷推出了特色服务,使信用卡不仅可以透支消费,还能打折、积分、网上购物或提取现金,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一些持卡人在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并不清楚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信用卡,或对逾期不还款等行为抱有侥幸心理,不仅对个人贷款、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无意中触碰到法律的底线,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接告知侦查人员对经过法定程序立案后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口气坚决果断,直接告知:你是本案嫌疑犯,不容怀疑。问后直视犯罪嫌疑人的反应,但不允许犯罪嫌疑人回答,如果其插话或表白应坚决制止。其目的就是打消其侥幸心理,检察机关已掌握了其犯罪事实。如问:"陈某某,检察机关已掌握了你受贿的事实和证据,你要如实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导游提醒说,不丹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国不但限制每年入境的国外游客总数,还全国禁烟,最好别带香烟去。可我抱着侥幸心理,将几包烟藏在茶叶盒里,混过了海关检查。游览途中,我的烟瘾犯了。  相似文献   
8.
9.
<正>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起在美国时经历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有一次,正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一看左右两边都没有汽车,只有一位老太太照章停下等候绿灯亮起。他忍不住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  相似文献   
10.
刑案假象是对案件事实真相歪曲的、虚假的反映,既有把侦查工作引入歧途的一面.又有将侦查工作引向深入的一面,关键问题在于刑案假象能否被侦查人员正确地识别和揭露。在对刑案假象进行深入识别之前,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刑案假象的成因,按照假象形成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作案人因素和案件偶然因素。作案人因素主要包括趋利避害心理的驱动、罪责感的影响、侥幸心理的促进和模仿能力的强化,案件偶然因素主要包括无关人员的介入、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案例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