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屈原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楚辞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自两汉以来,被后世文人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南朝齐梁之际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前代楚辞研究成果,其在《辨骚》篇中所提出的观念对后代影响深远,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分析刘勰在《文心雕龙》其他篇目涉及楚辞作品及作家之处入手,再结合《辨骚》,讨论刘勰的楚辞观。  相似文献   
2.
陈勤 《前沿》2003,(5):123-126
《文心雕龙》的历史意蕴与美学贡献@陈勤$杭州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3.
“文果载心”。这是东晋时期著名文论大师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的一句名言。而《图景》的作者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独特之处,颇称文果载心,引人阅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学走上“自觉时代”之后,集前代文论之大成。它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种种重要问题,本篇试图挖掘出刘勰通变论的内涵和宗经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才少年时     
佚名 《人事天地》2007,(4):44-45
刘勰“叫卖”《文心雕龙》 刘勰(约465-约532)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下苦功写了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但一直找不到名人的指教。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郭璞的总体文学成就、诗歌、赋等作了颇多评论,值得关注。本文结合郭璞《游仙诗》对前两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方科平 《前沿》2008,(10):173-176
刘勰将文学活动提升为立言,视文学作品为不朽之物,此观念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表现甚繁。在“文之枢纽”主体部分即《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文章中,对之作出了完整而系统的说明。从“立言不朽”高度来审视文学写作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而不朽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蒙金含  林树明 《求索》2008,(5):177-179
《文心雕龙·辩骚》作为刘勰文艺思想的“枢纽”,全面反映了他对楚辞的审关方式和评价标准。刘勰对屈原的高度赞扬和欣赏,表现了他对楚辞的钦慕式的审关认同,这种审美认同感最终导致刘勰对楚辞审关超越意识的形成。刘勰的文学批评是以其思想素养为基础的,他将不同的思想糅合在文学审关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审关经验,这种审美经验也是他在《文心雕龙·辩骚》中对楚辞形成钦慕式审美认同感、实现审美超越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1,(3):54-54
刘勰,字彦和,东莞郡莒人,约生于公元467年,卒于公元538年,南朝齐梁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曾为太末县令,东宫通事舍人和步兵校尉,晚年遁迹莒县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终卒于此。史称有文集行于世,今存者有《文心雕龙》、《刘子》等。  相似文献   
10.
孔于及其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之魂,孔于文艺思想的开放性、兼容性、变通性和适应性对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刘勰的文体观、创作观、文学评论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