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2):69-69
最近,一种以古诗词开头,再加上一句押韵英语的“新诗体”在网络上迅速壮大,不少的网友纷纷模仿造句,形成一种新的网络体——“中西混搭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Hey,howdoyoudo。 今朝有酒今朝醉,tomorrowisanotherday。  相似文献   
2.
仇海平  李海燕 《学理论》2012,(12):208-209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音乐,为古诗词赋予歌唱艺术生命,让学生在音乐中识记作品、理解作品、感受文化,不失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有益的探索。古诗词歌曲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欣赏、学唱和创作。其中,学生在古诗词歌曲创作方面,除了谱曲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易行的方式——配调。  相似文献   
3.
马年到了,马的各种话题又热闹起来。与现在不同的是,马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交通工具,也是人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好伙伴。唐代大诗人孟郊在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骑马疾驰,四蹄生风,诗人心中的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美景与风情可谓水乳交融、相映生辉。马因为速度快、耐力好,还广泛活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战场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黄丹妮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一些主流媒体上,这位出生江苏南通、刚满20岁正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书的倩丽女孩,以其独有的音质、出众的悟性、天资和灵气,博得广泛好评,并逐渐被社会所熟悉,被业内人士所认可。著名词作家李幼容评价说:丹妮这个孩子,声音甜美,悟性好,是个可塑之才。实际上对丹妮看好的不仅是  相似文献   
5.
高原古城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早在清朝,著名的文人就评选出湟中八景(当时的湟中,指的是湟水两岸的区域),将西宁地区的秀美风景作了一次盘点,赋诗咏志,赞美湟水谷地。 今天,我们循着著名诗人张思宪的足迹,再次踏访西宁古八景,感受古诗词中的青海胜景。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美景,对于打造高原旅游名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着重探讨了在声乐教学中针对古诗词歌曲的几点教学体会,结合对语文教学同行的采访记录,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得出熟练诵读、逐字解读和背景分析的三步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0,(17):31-31
一、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韩愈《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相似文献   
8.
王爱军 《理论月刊》2007,(9):112-114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审美的一个要素,其含蓄婉转使西方诗人为之着迷,其隐含的互文联想在原文读者中亦不甚明了,更何况对于译文读者。该文探讨了意象说的由来,并采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了译者对意象的四种传递方式:重组、再现、歪曲与转换,及其造成的失落与歪曲,旨在说明研究意象的互文性及其传递方式对于提高译者和读者的审美能力、审美经验与审美感应来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享受悦读     
霍健康 《当代贵州》2014,(20):16-16
正清茶一杯、手捧书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这般生活方式很单纯,很惬意,有品位。"三日不读,口生荆棘。"读书之癖,多年养成,不舍丢下,算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因为"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尽管公务冗杂,仍忙里偷闲翻书,在浩瀚的书海里,挑选诸如政治、历史、教育、伟人传记类书籍,随意丢  相似文献   
10.
正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因为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古诗词里也称"黄花",是长寿之花,又是凌寒不屈品格的象征,所以人们喜爱菊花,赞美菊花。重阳节簪菊花的习俗,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代,魏武帝给钟繇的书信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重阳节君王赏赐臣下菊花而簪之,可见菊花与重阳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重阳佳节,菊开正盛,千朵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