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思想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其中也包含着以彭德怀、贺龙、粟裕、任弼时、左权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艰辛探索。他们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与自己的军事实践结合起来,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正确揭示了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刁文  吴必文 《湘潮》2014,(4):24-27
2月28日,天空阴霾低沉,气温骤然下降,让我们感受了上海的春寒料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急切而高兴的心情,因为我们要访问的是受人敬仰的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长、98岁高龄的湘籍革命前辈裴先白。  相似文献   
3.
龚政文 《学习导报》2011,(13):60-60
《湘江北去》是一部用激越风格讲述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湘籍建党群英们,在90年前那个激荡年代的激情人生的电影。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经世致用的济世思想和敢打硬仗的性格特质在湖湘文化的起源发展史上逐渐凝结成湖湘文化基因,从建党之初就深刻影响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湘籍人才群体,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以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以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济世思想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以敢打硬仗的性格特质做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伟大建党精神深深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戴和杰 《湘潮》2013,(8):20-22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南昌起义共走出26位共和国开国将帅,其中大将有3位,均为湖南人,他们是粟裕、陈赓、许光达。粟裕:忠诚坚守革命职责1927年5月,粟裕在武昌参加了由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二十四师是共产党控制的武装力量,特别是教导队,  相似文献   
6.
湖南红色文化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斗争精神是湖南红色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奋斗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密钥。厘清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精神及其内在特质,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斗争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更有力推进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刘华清 《湘潮》2010,(10):20-23
<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后有190余万人的建制部队入朝轮流作战,在朝兵力最高时达135万余人。志愿军官兵英勇杀敌,涌现出难以胜数  相似文献   
8.
蔡栋  李健 《新湘评论》2009,(5):53-55
李铎,湖南醴陵人。现任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文职一级。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中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五届中国书协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被授予中国书法特别贡献奖、“中国书法兰亭奖&#183;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9.
杨斌 《湘潮》2011,(10):17-20
“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这是对20世纪初中国学生留日风潮的描写。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日益加深,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逐渐进入高潮。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掀起一股出国留学热潮。在留学生中,随处可见湘人之身影,随时可闻湘人之言论。其中,湖南留日学生尤为耀眼和活跃。  相似文献   
10.
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早而热烈;湘籍女子最早投入全国女子留法勤工俭学的行列;湖湘学派源远流长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注重经世的政治意识激发着湖南莘莘学子在社会转型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国家命运,使得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新民学会自始至终发挥了先锋和核心作用,而其它省份都没有这样相对完善的组织。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意义深远,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贡献之大是当时其他各省所无法比拟的;它产生了一个人数居各省之首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