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339篇
中国共产党   367篇
中国政治   438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2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泰斗,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但他的兴趣更多在于治学,用学术来革命、用笔杆子来战斗,堪称“用学术讲政治”的先驱典范。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要坚定政治信仰、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用思想的魅力说服人、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发展问题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发展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也不是日常生活的普通用语,它所表达的是一个凝聚历史经  相似文献   
3.
王剑 《中国工运》2006,(6):42-42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提高专业技术工人业务能力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素质工程,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竞赛、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岗位练兵活动,先后组织4900多人参加了28个工种的144场技术比武,40%的一线技工通过技能鉴定,技术水平上了等级,培养了一支由工人技师、高中  相似文献   
4.
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绍坤 《现代法学》2003,25(6):10-13
用益物权是物权法中十分重要的制度 ,与担保物权共同构成了他物权体系。用益物权作为他物权 ,具有与担保物权不同的法律属性 ,这主要体现在 :用益物权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内容是利用物的使用价值、用益物权的客体以不动产为限、用益物权是独立性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实现通常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商标制度和商标法修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标作为商品标记的使用,可追溯到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早期。但是,只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趋频繁,商标的使用才能广泛开展。历史上虽然对个别商品标记也有实施保护的记载,但是,只有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才以法律形式对商标专用权进  相似文献   
6.
7.
8.
在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被害人在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并未实质性发挥主动作用。在立法层面,尽管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对自诉案件的规定试图为被害人权益保护提供救济途径,但在实践中效果不佳;在司法实践层面,实务部门积极探索的刑事和解制度,虽然社会效果明显,但因欠缺理论依据而名不正、言不顺。在公诉案件中应设立控告才处理制度,对有些纯粹侵犯公民私人权益、对国家、社会利益没有造成明显危害的犯罪,只有在被害人向公安或检察机关提出控告时,国家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被害人行使控告权作为案件进入公诉程序的启动按钮。  相似文献   
9.
论不动产利用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定用益物权,二是设定债权利用权。这两种方式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仍有本质的区别。由于用益物权与债权利用权具有不同的利益、成本和风险,因此,对不动产利用而言,究竟应采取何种形式,对于当事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拨乱反正和发展经济的两大任务,邓小平以杰出政治家的气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个著名论断。这两个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都与这两个论断紧密相连。首先,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其次,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发展?走什么道路,用什么方法?拼人力、拼资源,还是依靠科技,邓小平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了正确选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