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篇目问题较多,而又以"八书"为甚.学界虽然对"八书"总体的看法没有什么分歧,但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是<史记>缺少<礼书>、<乐书>和<兵书>,八篇中就有三篇有问题;其二是对<太史公自序>的几句话该怎么理解,<律书>和<兵书>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其三是在司马迁创作"八书"的大前提下,上述三篇中是否还有后人搀入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以武术为研究对象,分析武术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中的礼德思想的衍变过程和在这过程中的发展高潮及低谷及其几千年形成的礼德思想对现在的体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Jus是礼 ,JusCivile是不下庶人礼 ,JusGentium是可下庶人的礼。JusCivile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和家庭权利。随着庶人的消亡 ,不下庶人的礼和可下庶人的礼都不得不消亡。日本人发明的民法 ,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体系上是荒唐的 ,根本不能和JusCivile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最后直至回收,如果接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来看待今天中国社会的节日“送礼经济”,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活经济学家,也会对节假日礼物形成的“送礼经济”莫衷一是。固然有需要就有满足,但是一旦在市场化框架下被任其发展而不对“送礼经济”进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那么势必在整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制度的藐视和道德的颠覆,这就是今天“送礼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兵家在一般人的眼中,即神秘又简单,"神秘"源于那种应对瞬息万变局势的复杂理论和思维——只是兵家著作中的那些术语已足以使人如入迷宫;"简单"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马上得天下易,马上守天下难"。修文治,须润物无声,深谋远虑,如周公制礼"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捉发"。兵家,重在武备,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将一切复杂的矛盾激化后归于简单。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明代政治中枢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明代政治中枢模式进行了多方位和多视角的论述,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朱元璋废相与明代政治中枢新模式的关系、明代内阁在政治中枢中的作用与地位、谁在行使明代政治中枢的决策权等问题上,对朱元璋能否真正废除传统的相权、传统相权的流向、内阁有无相权、司礼监批红权的属性、六部的职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朱元璋废相影响巨大,直接引发了明代政治中枢的重大变革。综观对该问题的研究,必须解决重复选题、制度史研究中“形”与“神”的分离以及缺乏动态研究等问题,注意选题的新颖性,如此,方能深化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晶慧 《法制与社会》2013,(23):8-11,23
"以儒释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现象,起源于汉代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善于唐代。其核心在于强调儒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作为判断罪与非罪、衡量刑罚轻重的依据。"以儒释法"的出现打破了汉代以前儒法对立的局面,并将法令赋以道德的内涵,缓解了秦代以来严刑苛法与百姓间的矛盾。本文围绕董仲舒的"春秋决狱",阐释"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龙潜水,虎匿林,藏獒不躲不避,它威严自尊神圣不可侵犯,鬼神犹有不畏;它独具纯阳之性神情难以捉摸,透着神秘莫测的力量与奇特的能量场,让人敬而爱之。它形象奇异龙韵狮吼、不巧饰不张狂、尽忠尽职不离不弃、富于奉献与牺牲精神,它用宝贵的生命与一生的忠诚演绎了深沉无言的爱。两千年来,儒家所倡美德"仁义礼智信"藏獒生而有之,皆出乎自性。它以不恃强凌弱而仁,以舍身赴险而义,以守土不犯而礼,以通天地人神而智,以率性天真而信。藏獒骨子里渗透着的沉雄大义,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所召唤的精神之美,乃造化之精灵,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无尚之瑰宝。  相似文献   
9.
孙玉茜 《求索》2013,(9):78-80
《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学载体。作为儒家修身养性的经典教材,《诗》对礼的道德承载起于孔子。孔子是周礼的坚决维护者,他对《诗》的阐释一方面基于其“发乎于情”的文学特质,另一方面则基于《诗》中所蕴含的周礼精神。孔子在与弟子授诗、论诗的过程中,将《诗》之情自觉地引向“礼”之情,即通过对诗情的体味升华到对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孔子不仅开启了中国《诗》学阐释的先河,同时也打开了两汉《诗》学礼化之通路。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院校、双一流学科"理念的提出,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党的十九大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传统礼文化上,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礼文化,成为教育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