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理解"阶级"概念是精准理解马克思阶级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然而,对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存在着诸多模糊和混乱之处,他们并没有把"阶级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阶级"这两个不同的难题区分开来。实际上,前者求解阶级的本质规定,后者求解阶级的外部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处于特定生产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就后者而言,经济、政府、法律、暴力、意识等因素共同形塑"阶级",阶级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就方法论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元决定的,而现实具体规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决定的;既不能把不同层次的阶级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阶级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本质抽象层面的阶级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肃削     
剥削是政治词汇,过去经济学中很少使用,因为很难界定。直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人们才根据剩余价值理论,较准确地界定了剥削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衣业生产力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凸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在1.5亿多左右,如果再把加入WTO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多。在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既是我国就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积存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积存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去农村人口出生率偏高;二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五是国际劳务市场开拓不够等。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所说的两个"剩余",指的是"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这两个概念。对于这两个概念以及"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这样的观点,理论界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整体意义上去把握,在真正弄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共同走向的基础上,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意义,那就还有许多理论问题要澄清了。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剩余价值范畴及其新的社会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统一。作为市场经济 ,就必然存在剩余价值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必然存在社会主义剩余价值 ,可将其命名为“公共需要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形式 ,因而公共需要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新的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从探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的关系入手,前几期从几个相关的方面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展示一下马克思在劳动方面理论的丰富内容。这篇文章就将在此基础上正面论述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以期在弄清劳动如何体现人的本质这一问题的同时,探讨一下构建剩余价值哲学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在议论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内涵时,常见到的情况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表征,此说固然一点不错,但在各种具体论证和解释中却难见一致,甚至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指  相似文献   
9.
徐水华  郭晓 《前沿》2014,(11):50-53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基于揭露资本无偿剥削自然力以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需要,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视阈下从自然力、分工协作、自然科学以及剩余劳动等方面阐述了“不费分文”的生产力思想,并对应从四个层面上使用了“不费分文”概念。研究马克思“不费分文”生产力思想有助于澄清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没有价值的自然力”提法的误读,以此消除对马克思没有生态意识的质疑;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全面理解,从而揭示马克思使用“不费分文生产力“提法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阻碍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若干因素中,从劳动力需求方看,包括以下障碍因素:(1)乡镇企业吸纳功能锐减;(2)转移成本中行政中介费用过高,(3)“腾笼换鸟”冲动.从劳动力供给方看,包括以下制约因素:(1)均田制强化了农民的恋土情结;(2)人力资本短缺是农民跨地区、跨产业转移的巨大壁垒;(3)中国农民的消费欲望、水准还很低,追求财富的内在动机不足。通过对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各组对策进行绩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吸纳──目前有限,但有潜力;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农村余劳的主要载体,农业内部消化──“蓄水池”的自我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