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反思阶段,反思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崭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也要反思:教与学本是统一的,在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反思"教",学生是否该反思"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关注、推崇和提倡反思教学,其实焦点往往定格在教师身上。既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反思教学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反思意识缺乏反思能力,反思教学依然是教师的独角戏。从反思教学理论看,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通常较为注重学生的智力训练,而对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却关注甚少.在语言学习的实践中,施教者应充分重视并恰当运用非智力因素的有益功能,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从来就使不少学生“头疼”之极。笔者认为,教与学的互动是英语教学的催化剂。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着重从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经验,就教师如何创新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实现教师科学指导与学生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伊犁论坛》2000年第二期刊登的孙成明同志撰写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学的永恒主题》一文,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党校的根本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读后倍受教益。但是,该文提出了“教学艺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的命题值得研究。我认为教学艺术只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而并非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为此,我也谈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问题,以便同孙成明同志共勉为愿。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尊重,使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灵活性,教与学溶为一体,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2日至6日成功举办了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提高质量——新时期大学教与学的改进论坛”是其中一个分论坛,来自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布鲁内尔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神户大学和中国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就世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一、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面临的新挑战,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问题与会学者普遍认为,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入学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勿庸置疑,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尤其对于应试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应试教育,是对那种由考试来决定入学或升学机会的教育现象的简称.它是一种淘汰选拔的教育,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与学的绝对依据,是一种评价标准不完备、评价尺度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合理的教育.它以升学为轴心设置课程和安排教育内容,与全面发展和个性创造背道而驰.它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不利于、甚至是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与学     
本文主要分析了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成人如何快速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其教学经验和统计数据,说明成人迅速提高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既充满激情体验,又具有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观点碰撞中体验情感。"然而在一些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为了追求学生为主体,盲目地去用各色的情景表演煽动学生的参与,只重视课堂上的激情,而忽视了课堂的思想性,让本该充满辩证思维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学生排演的舞蹈教室,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课程建设理念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命题均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对日常教与学起着重要导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