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挂牛头卖马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齐灵公喜欢女人穿得像男人一样,于是齐国的女人都穿上了男装。这样一来,齐灵公又不高兴了,就派官吏去禁止女人们穿男装,说:“凡穿男装的女人,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之后,虽然受到裂衣断带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照样穿男装。一天,晏子朝见齐灵公,齐灵公便问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于永军 《前线》2014,(2):116-116
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在谈及焦裕禄精神时引用了一句古话:“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问下》,意思是,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做法。一个官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这样的思想,并以此为操守而自誉自赏自励,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晏婴成为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邓忠强 《政府法制》2011,(29):45-45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朝寒”(早晨天冷),丞相晏子正陪在国君齐景公身边。一阵寒风掠过殿堂,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许是为了增加一点热量来御寒,他当即支使晏子说:“请进暖食(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给我拿件皮袍来穿上)!”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相似文献   
4.
高深 《今日浙江》2013,(11):64-64
用人要能容人。尤其是对一些改革者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性格、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短板",要持宽容态度。《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说:"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对这个问题说得最透彻最明晰的要属唐代陆贽了,他说:"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时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对那些敢为人先勇于探路者,要宽容和高看,特别是那些优点缺点"两  相似文献   
5.
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
曾小梦 《求索》2010,(11):244-246,252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官德是为官者立身从政之本,为官者具有良好官德是国家善治的必要条件。《晏子春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官德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为官要"以民为本",在遵循民意中恪守"爱民""乐民"理念;为官要"尽礼行忠",在躬亲践行中坚守礼义准则;为官要"劝谏纳善",在处事履职中坚持刚正不阿;为官要廉洁清正,在省察自律中加强品性修养。《晏子春秋》体现的传统官德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涛  孙世平 《理论学刊》2013,(1):99-103,128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生平和思想的先秦文献,它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和推崇的文化经典,奠定了《晏子春秋》理论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晏子春秋》的学术风格、政治理想、处世之道又给此后出现的《易传》以深刻启示。二者的这种互动关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代,一个叫高缭的人"仕于晏子",在晏相国门下做官(刘向《说苑·臣术》)。晏子是当时闻名于诸侯的齐国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虽然贵为宰相,位居高位,但却十分贤能谦恭,善于识才用才。  相似文献   
10.
袁浩 《政策瞭望》2009,(7):51-51
读《晏子春秋》,对晏子其人深为敬佩,这位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齐国大夫,体恤百姓,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的人格魅力,至今还熠熠生辉,为人们称颂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