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151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
社会生存本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幼华 《唯实》2002,1(8):14-17
实践、劳动、生产,都不能成为社会本体论的出发点,只有人类生存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本体论提供可靠的基石.从这个基石出发,人类应当以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基本原则,重新审视面临的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知结构理论、现代性理论以及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作者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国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欧关系研究的三个视角:国际体系的角度、社会本体论的立场,以及未来取向的规范视角,并通过这三个方面揭示中欧关系的进程建构特征、互动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弗洛连斯基、布尔加科夫和洛谢夫是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名谓哲学(称名哲学)为俄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看来,名谓是人类思想的"意义"和事物存在之内在"意义"的特殊交汇与融合。世界中的一切,包括自然在内,都具有意义,因此,名谓并非实体性客体,而是积极地表现着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给事物和现象命名的、思考着的个体。他们的名谓哲学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存在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旨在证明,语言是现实存在的理性的反映,而词语则是这一被反映的存在的本质。了解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及其思想精髓——名谓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俄国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存本体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劳动、生产 ,都不能成为社会本体论的出发点 ,只有人类生存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本体论提供可靠的基石。从这个基石出发 ,人类应当以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基本原则 ,重新审视面临的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践评价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评价论研究只限于认识范围进行的缺陷,通过对评价论所赖以确立的意义、语言和实践等方面的本体论考察,特别是对实践本体论的探析,由此展开对当前国内评价论之弊端的批判,试图探索出一条超越仅在认识论路向的藩篱内探讨评价论的路径,以期拓展当前对评价论的研究视域并展示评价活动所应有的巨大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历史生存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总体性质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必须合理地解决以下三个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历史科学、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观、世界观和本体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科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逻辑出发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的思维方式,从而也相应地改变了本体论问题的提法和解决本体论问题的方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从而转变了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充分说明了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王清涛 《探索》2012,(5):169-173
马克思在本体论意义上实现了哲学革命,"主体"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主体本体论的构筑经历了"原子主体本体论"———"类主体本体论"——"实践主体本体论"——"关系主体本体论"四个阶段。主体本体论确立了本体由主体所建构的原则,也最终确立了主体在本体论中的地位。主体本体论使本体总在不断生成中,使世界成为活的世界。主体本体论面向生活世界,使马克思学说对人的现存的生存状态的扬弃和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成为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