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法律专业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法律专业民法学课程教学如何体现高职特色,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法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究民法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法学理论恢宏浩瀚、博大精深,对于讲授民法学的老师而言,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讲授以及课后的安排,应是有条不紊。首先要做勤勉、严谨的课前准备;其次是规范、生动的课堂讲授;最后,要有严格而明确的课后“作业”。要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指明学习方向,从而达到“传道解惑”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警察院校本科阶段民法学课程有其教学基础条件的特殊性,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方面有其特殊定位要求。警察职业教育本位的民法课程在学科体系、教材内容、课程重心方面应呈警察教育倾向性,以形成警察特色的民法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法学包括实践民法学和理论民法学,前者包括民事立法学和民法解释学,后者包括民法哲学、民法社会学、民法史学和民法地理学。民法哲学是抽象化思维,阐释民法存在的根本问题。民法社会学是现实性思维,解释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民法社会学可以细分为民法经济学、民法政治学和民法文化学。民法史学是纵向思维,揭示民法存在的时间性。民法地理学是横向思维,诠释民法存在的地域性。实践民法学的研究,要顺应立法中心主义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型,要实现民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的协调,为规范民法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理论民法学的研究,应当广泛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构建理论模型,预设更多的行为类型,为民法学流派多元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晶 《法制与社会》2010,(32):233-234
只有明确民法教学目标,热爱学生与民法教学工作,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民法思维,以法条与规则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民法学本科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艾龙 《法制与社会》2010,(15):275-275
非法取证行为是指有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公安司法官员违反法定程序,使用违法手段获取证据的行为。本文从非法取证行为中主体的“过错”分析,民法理念看非法取证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程序性靠寸裁与“不当得利”等三个方面,以民法学为视角论述了非法取证行为。  相似文献   
7.
占有是刑法与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刑法上的财产犯罪,根据其是否破坏占有关系,可以分为夺取型犯罪与侵占罪。我国刑法对夺取型犯罪与侵占罪之间规定了较大差异的刑罚,如盗窃罪、诈骗罪最高为无期徒刑,而侵占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随着  相似文献   
8.
严格地说 ,中国古代有律学而无法学。这对后世留下了不良影响。我国部门法学研究水平不高 ,几乎成了清一色的法典注释学。法律是需要解释的 ,但仅此则不能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发现法律“真理”的方法。中国民法学研究不应习惯于单因果式的思维 ,而应不断把新的科学方法引进民法学领域 ,吸纳创造性思维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抽象思维法则作为民法学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采用行为法学方法 ,结合案例研究民法 ,为现实的民事法律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源泉 ,吸取外国民法学的优秀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 ,采用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 ,建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民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9.
不可否认,在物权变动制度上是否应采用物权无因性理论已成为当前我国民法学界争论非常激烈的一个问题。在梁慧星、王利明和孙宪忠等民商法大师主导的这场辩论中,有一个比较奇特的情况是,留学德国归来的学者都强烈支持无因性理论,而其他学者则对无因性理论并不感冒。  相似文献   
10.
日前,我国民法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究竟是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权法的讨论。这一理论争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单行法的本身,它使我们对传统民法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并寻求理论创新,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理论准备。梁慧星教授与郑成思教授分执一词,各述己见。那么学界同仁对此有何见解?为此,本刊编辑了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