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灋”义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和 《法学研究》2005,(3):141-151
古文“”之义是古人日常实践中价值选择的客观反映。“”的义项“氵”是否意指“平”,须通过训诂并依据古人生活实践提供的其他资料考察而获得。“法”字书写的结构经历了由“■”、“■”、“■”、“■”、“■”再到“法”的演变过程。“”字中“氵”意指公平是直接因于水性。从“”的书写系统看,最早的声像应该是“廌”,后来“”的发音是由“佱”声训而来健盀灐辈惶逑止健⒄宓募饽私袢烁交?与“”之本义无关。  相似文献   
2.
以独角兽廌的起源、沿革、作用、贡献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为基本脉络,以与席相关的甲骨文为线索,对中国远古时代的法律文化作出全新的大写意式的诠释和描述.廌是东夷蚩尤部落的图腾,又称"夷兽".东夷部落是文身、五兵、五刑()、战鼓的创造者.廌成为战胜之神的象征.廌与礼、刑、律、法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廌的族谱就是一部中国远古法律文化史.  相似文献   
3.
“廌”字上半是鹿头下半是马腹,指的是头角似鹿而腹尾似马驴的动物——麋鹿。“法”是个描述自然水流的会意字。法是人观察自然物象,取法自然物象,所思所悟而洞察到的自然恒常的规则,是事物反复变化之中的不变规则。这类规则于日常习见于流水之形,或者说习见于流水之形和奔廌(麋鹿)之象,所以造字者取这样的日常习见的形象而构造成法()字。人们见到“法”字犹如目睹流水之形,见到“”字则似同时观看到流水之形和奔廌(麋鹿)之象,从而明白法()字所揭示的是事物变化之中的不变规则,是恒常的自然规则。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法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刑起于兵是关于法律起源的认识,法即刑罚即德礼教化之辅助是对法的认识的大致发展轨迹。这种认识直观、朴素、自然,但过于片面狭隘。它低估了法律的社会功效,忽视了法律存在的社会价值,使人们普遍产生了轻法意识,从而淡泊了法制建设,窒息了法律理论,阻碍了中国法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法在问世的最初阶段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原始基因,即中国古代法所具有的神圣性、权威性、伦理性、多元性和艺术性。原始的图腾崇拜中蕴含了古代法的神圣性元素,而戎礼军律及其实践则塑造了古代法的权威性特质,至于远古的风俗礼仪正是古代法伦理属性的发源地,誓命与御事恰恰表征了古代法的多元性。早期文明中的法体与证据运行方式则显示了古代法的艺术性,这或许正是一种实践智慧。这些原始基因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并对中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施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灋"义研究的中国语境——《"灋"义》及相关论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宸舸 《河北法学》2007,25(2):54-59
当代学者对古代""字含义的研究,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不断批判和继承,并且添加新诠释,进行新论证的过程.蔡枢衡提出了对<说文解字>的质疑,胡大展、武树臣、张永和先后给出了既不同于<说文解字>,也不同于蔡枢衡的新解读.当代学者在论证方法上的贡献是,一方面追求多种论证角度和多重证据,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小心求证".研究价值问题上的失语和"古今"语言沟通问题上的随意是研究的缺憾之处.针对前者,要重视对""字的价值阐释,并对理论预设进行反恩.针对后者,研究者要站在古今融合论的立场,对语言表述和研究方法保持一种反省.  相似文献   
7.
战国六国文字,即“古文”。楚简中的“佱”、“”、“廌”三个字,就是古文“法”字。运用郭店简、上博简、包山简以及金文中的材料,对照传世文献,分别对三个古文“法”字进行考释,从而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探求“法”字的来龙去脉,关乎“法”的渊源及其演变历程,关乎我国早期“法”概念形成脉络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字的形成代表了先人对文字形成时期有关法现象的朴素认识,探究""字的起源与古老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法文化有意义的一个切入点.古文字在战国至西汉中期在形体上发生演变,而古""字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演变成"法",在目前出土可见到的实物材料中所见法字,可以为我们大致展示出这个演变的过程.从""到"法"的变化,一方面是古文字演变大趋势使然;另一方面又是因为同时期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基础情况与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使法字所表示的字义相应变化,从而成为推动在日常使用范围中今"法"到逐渐取代古""的强大内因.所以,古""到今"法"之变化,是继考察""字字源后,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在秦汉之际发展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