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在语篇衔接中,照应是重要的语法衔接手段。它是指语篇中两种成分之间相互解释的语义关系。日汉在照应上都大致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但具体而言,两语言还存在着差异。文章将借鉴英汉照应对比研究的方法,也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方面出发,试对日汉照应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柴磊  刘海燕 《青年论坛》2010,(1):141-145
指称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体现的是语篇中指代成分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类型不同的语言,有着迥然不同的词汇文法体系,再加上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语言中的指称词语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应导入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英汉指称词语的不同特点,尽量减少或消除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干扰。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14,(6):80-80
编辑老师: 2013年11月,个体老板林某结识了高某,并从朋友处得知高某可以办理假护照,即要求高某帮忙办一本护照,并先后两次将定金人民币2万元及相片等资料交给高某。办理妥当后,林某即向高某提议由他来物色欲出境的人员,收集相片等有关资料,高某则负责通过非法途径在菲律宾购买假护照,共同牟利,高某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4.
黄卉 《理论月刊》2005,(3):119-121
明清小说叙述的起点和终点总是为浓重的虚空感所笼罩;组成大结构框架的事件单元与主导故事的事件单元只存在非情节的松散关系,但它们自身的照应、关锁则是极其严密的;大结构承担解释暗示故事所述事件的起灭因由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刑法分则照应性条款分为量刑照应性条款和定罪照应性条款.有些量刑照应性条款有待修改完善;有些量刑照应性条款的设立缺乏科学依据.在定罪照应性条款中,有些条款是否有必要设立,值得研究;有些条款具有扩展某种犯罪构成的功能;有些条款具有独立的立法意义;有些条款需要作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胡慧 《求索》2006,(12)
在文化比较交流中要避免语用失误,参与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守会话合作的原则、礼貌原则,注重会话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说话、听话者要互相体谅,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根据交际对方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际时特定的情景、语境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合情入理地推测和确认对方话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个极为平常的夜晚,苏北某县羊寨镇世明村67岁的老妇人周兰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收拾停当,便来到门前的大场上,准备睡在场上的三轮车上看豆子。二媳妇戴华走了过来说:“要睡睡在屋山头,好帮我代照应羊。”周兰把三轮车推到路边的一处电线杆下,就睡了下去。  相似文献   
8.
领导工作是管全局的工作,总揽全局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功。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宏观思维的能力。它的基本要求是:着眼全局,兼顾各方,把握中心,突出重点,照应阶段,抓住机遇,及时补缺,做好结合。  相似文献   
9.
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可及性理论与概念参照点模型相结合可用来解释英文广告文本中广泛存在的人称照应词现象:有明示先行语的人称照应词,通常受人称、性、数一致等句法规则的支配,也受语义原则的制约;无明示先行语的人称照应词能被成功解读,是因为在一个参照点达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认知主体的知识与经验参与了交际的全过程.文章认为,英文广告文本中所应用的人称照应词,无论有无先行语,认知主体都可以通过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的相互协调,建构起某种认知通道.  相似文献   
10.
人称照应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之一。英汉语篇中的人称照应各有特点,在翻译中译者应予以注意。文章从一个译例入手,探讨英汉翻译中人称照应手段的转换问题,指出译者应深入了解源语和译语在人称照应上的特点,以尊重译语衔接模式为前提,以实现译语语篇连贯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