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早期作品<偶像再兴>(<告白与广告>、<三个视点>、<关于创作心理>、<忠言>等文章)中展示了和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其中贯穿着一个体现其艺术观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和辻的这一艺术观不仅对于艺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揭示,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启发性.本文主要研究和迁哲郎的"人格性的生命"的艺术思想.将从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形成、"人格性的生命"与艺术的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提升,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的腐朽与民国初年的动荡政局,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边疆兴风作浪提供了时机。1911年,外蒙古分裂派王公哲布尊丹巴等在沙俄支持下聚会于库伦,决定脱离中国,派遣代表团到圣彼得堡请求沙俄庇护。该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权统治。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策动下,哲布  相似文献   
3.
李孝阳 《世纪桥》2013,(10):79-8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诗词艺术实践贯穿毛泽东一生的奋斗历程,从诗与哲合一的视角审视毛泽东作为诗人与哲人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从整体上把握其雄泽沫慨而又不乏温柔细腻的诗词艺术和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威尔哲尔的目的行为论主要包含了三大哲学思想:其一为物本主义存在论;其二为新康德主义;其三为实证主义。该理论受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及广为流行的非理性主义的影响较大。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解释过于牵强,而这原本却是可以避免的。此外,行为于犯罪论中所处的地位应是独立的,它是超然于犯罪的上位概念。  相似文献   
5.
1978年由朱光潜引发的上层建筑争论,可视为1950年代争论的继续,它尽管没有撼动斯大林的上层建筑解释模式的统治地位,但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引发人们重新反思斯大林的上层建筑定义并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其主要成果是对斯大林上层建筑定义的缺陷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从政治学角度对上层建筑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从总体上看,它在学理上并未超出1950年代争论的水平.由于学术生态的退化,这次争论取得的成果较少,并且所提出的建议,即要求在哲学教科书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表述规范化也未能得到响应.迄今为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上层建筑的解释仍是斯大林式的.  相似文献   
6.
45年前,发生过一场规模不算很大但影响不算小,涉及全国思想理论界特别是哲学界的批判运动。这就是所谓"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它也是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下展开的错误的、过火的政治大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8.
近几年来,Ontology一直是我国哲学界探讨的焦点问题。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关注的是Ontology术语的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则更关注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鉴于问题本身的极度复杂性,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极大争议在所难免。但是,笔者以为,就研究路向本身而言,是尤其不能令人满意的。西方哲学的研究者过分侧重于词义学的考证,忽视了Ontology作为一种哲学范式所具的深刻理论与价值意蕴,从而无法真正地做到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把握其完整内涵。而相当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则缺乏对哲学史上Ontology本身含义的深刻理解,从而做出了种…  相似文献   
9.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在基础知识领域的互通交融印证了经济法法理学命题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部门法哲理化思潮的涌现与经济法的时代转型为开展经济法法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建构经济法法理学体系,首先需要探寻经济法部门的存在基础。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则需要以调整对象问题的探索为视点,着力从经济法的法律关系理论出发,以"主体—行为—责任"范式框架为基本路径,完成经济法的部门法理学建构。考察经济法之存在基础与经济法法理学命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看出,未来的经济法法理学研究,正在由宏大叙事向微观论证转变,由追求体系独特性向探索哲理化之路靠拢。  相似文献   
10.
以埃森哲和联合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围绕评估主题、评估对象、调查范围、评估指标、指标权重、结果分类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实现"四个转向"的启示,即评估主体从内部转向外部、评估导向从过程转向结果、评估范围从整体转向局部、指标体系从静态转向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