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舒尔茨看来,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的经济学”。因为世界上大多数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业部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舒尔茨的一段话。舒尔茨关于“穷人的经济学”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欠发达国家某些现实情况,也揭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的某些规律,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与农业统筹发展及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丰裕社会”中的贫困及治理的问题上,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更要首先做到不歧视穷人。  相似文献   
2.
季建林 《探索》2005,3(5):22-26
贫困是对执政党最尖锐的挑战。因此,执政成本的支出原则要以解决贫困为中心,执政成本的效益评判要以能否解决贫困为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邓进  楚子 《政策》2002,(3):52-53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是旧中国司法制度的写照。如今,在黄石市,有一个人专门替无钱的人打官司,他心中有个理念:如果平等的站在法律面前的权利都不能享有,公平与正义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替富人说话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6):51-51
几年前,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说,“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一句“为富人说话”,让一些人不舒服,茅老先生也因此被人贴上“权贵代言人”的标签。  相似文献   
5.
管宇浩 《政府法制》2012,(27):23-23
十堰竹山县双台乡男子刘德山,高位瘫痪,卧床4年多。最终,他说服心软的姐姐,买回毒药,在保姆的帮助下,喝下掺有毒药的花生奶,结束了他37岁的短暂而痛苦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美国一家电视台派出记者.对以下三组人进行了跟踪采访.第一组是穷人。这些人多住在贫民窟.不少人甚至住桥洞、睡街道。大多数人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无法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中产阶级以及更为富裕的阶层看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人群常常会做出种种令他们难以理解的举动。困惑之余,他们用“愚昧”“短视”等字眼表达自己对穷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然而穷人真的“愚昧”“短视”吗?其实他们的很多做法都是艰难处境下最符合经济学规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做穷人真难     
刘清才 《工友》2011,(4):51-51
不瞒你说,俺也是一个穷人。在中国,像俺这样的穷人何止千千万万。你知道,年收入多少元才能荣幸"当选"一位地位低下的穷人呢?根据官方划定的贫困线,年收入1500元为贫困人口,每人每天4元1角。在这个贫困线以下,才能享受政府补贴,或者叫做"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9.
艳华 《侨园》2013,(5):31-31
<正>我回国探亲时,亲友曾问我:美国有没有乞丐?我回答:有。尤其是在大城市,经常会看到乞丐。美国人通常将乞丐叫做无业游民、流浪汉。美国的乞丐,未必是为了填饱肚子。行乞,中国很久前叫讨饭,确实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但在美国,吃,绝对不成问题。美国的食物非常便宜,只要愿意干活,一天的工钱,最低60多美元,足够吃一个星期了。美国各城市都有许多"食品库",让穷人去领取免费的面包、火腿肉、花生酱、果酱、饮料、奶粉、蔬菜、水果等。此外,庇护所也提供住处和食品。政府还给符合条件的穷人发放食品券,可以在超市买食品。但是,"食品库"没有烟酒。食品券也不能买烟酒。所以,一些乞丐会在行乞"广告"上坦诚相告:"干嘛要骗?我要啤酒。"有的则"含蓄地"地表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2,(10):91-92
官民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一个抽象群体与另一个抽象群体之间,具有一种莫名的心理对峙,成为他们打交道的心理背景。一方对另一方"敌视"、"愤怒",而另一方为了在心理上防御,也必须主动地变得"敌视"、"愤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