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西欧趣闻     
前不久。笔者随商业考察团去了趟西欧.虽是十几天的走马观花,却使我从一些“违背常规”的见闻里悟到了在国内收获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暑去秋还,中秋节到。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在台湾,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独特有趣。台湾同胞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亮十分崇拜。每到中秋之夜,几乎家家户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在唐代仍保持象耕这种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泰人没有象耕的记载,但象在先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象谚语的创造和沿用,从中可以透视出被人们淡忘的泰民族女权文化史及其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4.
杨永俊 《求索》2007,(1):211-214
对动物的偏爱与崇拜,是拓跋鲜卑部落比较突出的民族特点。民众对神兽与灵虫的迷信、统治者对兆祥动物的崇尚、鸟兽官名的长期保留、鹿马苑囿的精心规划等,既可看作是其动物崇拜及其遗存的表征,更是其难以割舍的游牧情结的真实写照。动物崇拜不仅使拓跋鲜卑在众鲜卑部落中独具特色,也对拓跋鲜卑的汉化产生过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念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要病症之一,它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观念主义的各种流行的表现形式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对于“电视剧政治”的批判,大抵是公允的。我们对于历史大都难以抱有同情的心态去读,或热烈崇拜帝王的文功武治——一个强势的皇帝懂得调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专制远比民主更富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法律传统中的遗失物制度细致分析表明: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古代遗失物制度既非以《周礼》为原型,亦非呈现某种波浪式的摇摆,却很符合直线———断裂的范式。支配着古人遗失物制度立法思想的是一个高度稳定的观念层:其核心是“失物返还”和“拾遗近盗”,对前者信心的崩溃则带来了明清律遗失物制度的戏剧性转折。理解古代遗失物制度的关键是“道不拾遗”的隐喻,正是这个神话,使古人把遗失物问题政治化了。从根本上说,中国古代遗失物制度的立法动机是维持秩序而非确立权利(物权)。在奇迹般的大化之境的背后,则是对全能全知的政治权力的渴望和信仰。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印度尼西亚的经过,及其在印尼留下的诸如三保洞、三保庙、札克拉·陀惹大铜钟遗迹、遗物,以及"三保公鱼"和"郑和与榴莲"等神话传说.印尼的华人和当地其他民族对郑和遗迹、遗物的钟爱与向往,逐渐形成了"郑和崇拜",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印尼华人"郑和崇拜"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本文认为,印尼华人的"郑和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已发展成为今天印尼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状元意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所谓"十年寒窗苦,一朝金榜名",得状元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再加之关乎国家人才选拔和个人功名利禄,上至庙堂下至江湖,对此极为重视。尽管古时的风俗,今天的人们遵从很少,却惟对状元的热情有增无减。每年的当下对节,是举国瞩孽的“高考季”,热闹的节日很多,“晒状元”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戴永夏 《政府法制》2012,(12):48-48
在中华民俗史上,龙的地位相当崇高。它伟岸神圣,法力无边,既有救民于水火的本领,又有至高无上的声威,所以先民们对它十分崇拜.一些封建统治者也看中了这点,极力尊龙崇龙,让龙为己所用。他们或以龙的化身自居,自诩为“真龙天子”;或附会龙的“祥瑞”,编造龙的神话,借以骗取民心,巩固统治地位。在这方面,历代帝王都有“出色表演”,而“短命皇帝”袁世凯的表演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