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化时代,国家推行电影下乡、进村政策,积极发展农村放映网,建立农村放映队,普及放映。露天电影逐渐登上乡村娱乐舞台,得到乡民认可,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回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乡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侯家营与沈家村的案例表明:露天电影不仅带给农民科普知识、文化娱乐,同时也带有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使乡村话语渐趋国家化、革命化。在电影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中,农民具有自身的行为逻辑,乡村与国家之间存在利益与需求的契合与交集。  相似文献   
2.
与单个人犯罪相比,集体性的腐败不仅容易引起公民对职务犯罪的憎恶感,也会弱化乃至虚置业已建立的制度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一直被作为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法治资源的匮乏,各行各业内开展的法治建设也始终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资源展开的。集体性腐败的案例表明,制度虽然是法治建设的根本,但却不是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法治建设中,如何充分、科学的发挥人的作用仍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法治制度资源祛魅,并不是否定制度资源的积极意义,毋宁说在法治背景下需对制度资源的价值重新认识,因为法治意味着对任何事情的探讨又不得不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良好的制度仍需要每一个公民的践行才能真正实现,"徒法不足以自行"仍是伴随我国法治建设的治世箴言。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信赖制度资源,应科学的发挥人的作用、提升公民对法治的信仰,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工作习惯。  相似文献   
3.
4.
十月革命发生于农民国家——俄国。当时农民占总人口的82%。如何对待农民,解放农民,解放农业生产力,是苏俄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设想和实践,是宝贵的开拓。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斯大林为了取得工业化资金,为超高速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服务,发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建立起一整套由国家严格控制的集体农庄制度。农民重又失去自由选择权,沦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从此,苏联农业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并且造成苏联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间文献,是指保存在民间的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的所有文献,其中既有产生于民间的文献,又有散失在民间的官方文献。狭义上的民间文献,则专指直接产生并保存在民间的文献①。散落于底层社会的民间文献,不仅是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等史学分支开展研究的宝贵素材,而且  相似文献   
6.
农地制度上的“两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行 《南风窗》2008,(22):36-37
现实中,国家与农民是一种相互博弈的互动关系,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国家主义的现代化诉求与农民利益的增进是一种动态平衡,而非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体制的构建和实践,把土改以后出现的合作化运动,推向了集体化的发展道路。这样,在社会发展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①。作为一种存在了20多年的重要制度模式,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随着它的瓦解而消解。公社体  相似文献   
8.
"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农业改革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实现第二个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0):64-64
正苏共错失的第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是卫国战争胜利带来的改革开放契机。法西斯德国的疯狂入侵,使全盘集体化及"大清洗"造成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暂时退居次要地位。在以斯大林为统帅的苏联国防委员会领导下,人们奋不顾身地投入了保卫苏维埃祖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经历四年浴血奋战后,苏军转败为胜,不仅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境,还横扫了半个欧洲,攻占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让联共(布)领导人没有想到的是,为了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而长期关紧的国门,也在无意中打开了。战前由于限制一般群众出国,人们只能从本国的报纸和广播了解西方人民是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化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设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实现了从集体化到个体化的转向,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了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依然存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象。村集体经济与家庭收入是农村两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需要"再集体化",它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真正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复归,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农村相结合的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