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跃  谷跃娟 《思想战线》2002,28(3):56-59
新中国成立以来 ,云南河口瑶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明显变化。在政治方面 ,传统政治权威的淡化 ,国家政治权威逐渐被接受 ,反映了河口瑶族向民主政治进程迈进了一大步 ;在经济方面 ,河口瑶人打破固定土地的自然经济桎 ,接受了商品经济方式 ,保证了他们富强的经济前景 ;在文化方面 ,他们依然重视传统文化 ,但也开始逐渐接受优秀的外来文明 ,这为他们将来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2.
路遥的《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个人主义奋斗为中心,揭示了1980年代初期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系列新的变化。以高加林返、离、再返乡村的人生道路及其在巧珍与亚萍间进退失据的爱情选择为线索进行探讨发现,“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男性身上隐喻了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欲望与挫折,以及“乡土中国何去何从”这一历史症结,对解读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02,28(4):67-70
瑶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民族。学术界对瑶族道教问题已有较多研究 ,而关于道教传入瑶族地区的时代问题 ,则历来是国内外研究者有争议的。如果从早期道教在瑶族中传播和三元信仰形成的考察 ,再结合梅山教、闾山教源流的实证分析 ,可以较客观地得出结论 :瑶族道教的始传时间应是在公元 3~ 4世纪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瑶族的村规民约受到瑶族固有习惯法的深刻影响,在保障实施、处罚方式等方面明显体现瑶族固有习惯法的痕迹,瑶族村规民约实施的观念、机制与固有习惯法一脉相承,瑶族固有习惯法通过村规民约形式在当代瑶族地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苗、荆蛮与瑶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材料相结合之下,作为三苗文化遗存的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应是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各古代部族在远古时期的文化遗留。商周时期荆蛮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与■、越、巴、卢戎等族的交错杂处中,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孕育形成新的古代民族族群,这些族群在秦汉以后被史籍按分布地城称为长沙蛮、武陵蛮等.并最终从中分化出莫徭。瑶族的民族来源和文化渊源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路遥的小说叙事,多是将女性视为美与善的化身来进行塑造,并且在男女并置的共构关系中,呈现出女尊男卑的叙写模式,但在主导的叙事观念上却仍然因袭着传统父权制的价值认知标准。对其文本叙事中形象塑造的性属特征与主观意图之间的关联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抹杀论"与"古史辨"的创始人,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在评判尧舜禹传说的价值时,都严格区分传说与史实,重视传说的历史性、宗教性价值,将传说视为考察民族宗教历史的重要依据,且都认为时间越晚,传说的体系越丰富。然而,在对待尧舜禹传说传递出的时代性与历史性信息以及传说背后反映出的宗教性和政治性特征上,二者的观点存在明显区别。对于《禹贡》是否存在地理学价值,二者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回顾总结了荔波瑶山瑶族的调查 ,并指出调查研究工作出成果 ,而且培养了一批民族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9.
揭傒斯著《奎章政要》一书的说法,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辍耕录》"奎章政要"条。根据与揭傒斯同时的欧阳玄为揭傒斯写的墓志铭、黄溍为揭傒斯写的神道碑可以确定,《奎章政要》是讹窜揭傒斯的《太平政要》所致。"奎章政要"条的描述逻辑乖谬,基本是杜撰,这与元季人士对虞集、揭傒斯才华的估定以及对他们的熟稔程度有关。人们以揭傒斯在《范先生诗序》中所提供的虞集关于"元诗四家"的诗评为导火索,对虞、揭关系的解读逐渐偏离事实,引发出许多讹谬。  相似文献   
10.
药家鑫案件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该案所折射出的教育机制的缺失、人性道德的缺失、法制环境的缺失、社会氛围的缺失,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以促使我们深挖社会的病根,检讨教育的病源,治理滋生幽暗心理的土壤,改良传染病毒的气候。非但如此,不足以保护更多的张妙,也不足以挽救更多的药家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