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敏 《法国研究》2010,(4):67-75
本文探讨法国成人继续培训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将来可能性表达的习得情况。我们以收集到的母语者和习得者的语料为研究素材,对语料中出现的可能性表达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观察习得者的语言特点和不足,最终目的在于将研究结果应用到教学中,根据欧洲语言学习统一标准的能力要求,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中文时间表达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共同语的体标记主要是三个体助词"着"、"了"、"过",它们分别标志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而鄂东方言既存在与普通话一致的体助词"着"、"了"、"过",同时也存在三种特殊的"体"助词,即将然体、进行体和尝试体。将然体是指动作行为目前还没有完成,但即将要完成;进行体是动作行为或状态正在进行;尝试体是对动作行为或者事件的尝试。文章研究了三种"体"助词的句法格式、语义特征及其使用条件的基本特点并对鄂东方言"体"助词与语气词之间的区别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杨峻 《前沿》2014,(23):202-204
文章通过所收集到的资料对日语学习者出现的格助词偏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日语的格助词偏误表现在脱落、附加、混用上,其中混用偏误所占的比例最大。格助词上产生的偏误主要是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和句子结构影响。除此以外,学习者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所学的日语知识也造成了偏误。文章最后从教学的角度对如何避免格助词的偏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董解元西厢记》口语化程度较高,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该书动态助词成员较多,经考察得知有却、了、着、过、将、取、得、破、当等9个,其中了、着的使用频率最高。动态助词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个助词小类,主要与动作相联系,一般都跟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进行、持续、实现和完成等情态。其产生,取代了古汉语中某些语法结构和某些词汇的功能,使表达更清楚明白,手段更精密准确,体现了汉语语法的进步。《董西厢》中动态助词之间的混用情况较为普遍,其出现格式主要为动+助、动+助+宾。  相似文献   
5.
6.
日语、藏语格助词功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语与日语之间虽分属不同语系,但是在语法特征上,二者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日、藏语格助词在功能和用法方面的异同,以加深人们对日语格助词功能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上     
2014年,农历甲午年,也是马年。于是"马上"忽然成为流行词,用"马上"造句成为时尚。所谓马上就是立即,也是马背之上——时间或者空间——这是两种不同的释义,却在马年被掺和在一起。在马年来临之际,国人所钟情的、拿来调侃的、寄予厚望的首先是"马上"——时间助词。同时是"马背之上"——偏正词组。马儿呀,你到底驮的是什么?能否快些再快些?最流行的是"马上赢",看来首先是对输赢最敏感,这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心态;马上有对象——于是两头大象便立在了马上,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有一部分"不",并不用作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意义。对于这部分"不",早前就有学者注意到并且进行了专门的讲解。王引之《经传释词》:"《玉篇》曰:‘不,词也。’经传所用,或作‘丕’,或作‘否’,其实一也。有发声者,有承上文者。"杨树达《词诠》于"不"条所列:"(六)语首助词。无义。与丕第二条同。(七)语  相似文献   
9.
10.
张广  方懋 《学理论》2009,(11):162-163
所谓格是名词(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句法一语义关系。其本质是名词在句中相对于其它词(主要是动词)来说,有什么样的资格或地位。格助词不是格,而是其外形化的标志。格与性、数等语法范畴不同,是一种组合关系类型。“N+格助词”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具有补充机能;谓语动词是统括成分,具有统括机能。本文尝试对“北原格序列图”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