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林环岛(1904-1940),谱名孝乐,学名林栋,又名林云涛、林东山、乐乐、杨氏、杨志恒、环岛海民、凡朵、屁博士、炸弹、双木、太史公、鲁人、珊珊、淑芬女士、银针女士等,清光绪癸卯年十一月十八日(1904年1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三盘区东屏镇顶寮村(今温州市洞头县北岙镇状元巷)。祖先文苑公(第41世),讳云,号启明,于清乾隆四年(1739)从福建同安县窑山新厝顶寮迁至洞头北岙顶寮,开山辟地,建立家业,发展生产,人丁兴旺。至清末林环岛出世时,已历五世。因此,林氏家族与福建同安县有着世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书荐作者:司马迁撰韩兆琦主译出版:中华书局《史记》摘录:太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相似文献   
3.
正傅琪贻(藤井志津枝),1948年11月生于日本石川县,曾入大东文化大学,主修日本文学。后留学台湾,1984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台湾政治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教授兼外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为近代中日关系史、比较文化、日本统治台湾史,出版著作10部、合著6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相似文献   
4.
孙叔敖,楚国庄王时期任令尹。他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革兵制,辅佐庄王强国富民,使楚国从蛮夷小邦纵身一跃,称霸诸侯。太史公在《史记》中立传,把孙叔敖列为循吏第一。 兴修水利春秋时期,有识之士皆把农业的发展视为振兴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史记正义》佚表明:《博物志》的资料是推考司马迁生年的唯一原始资料,也是司马贞、张守节共同依据的史料。据此推算,司马迁只能是生于武帝建元六年而不可能是景帝中元五年。由此推考,《游侠列传》等五篇赞语中的“太史公”应是司马谈而不是司马迁,这些篇目的写作应自司马谈始。  相似文献   
6.
淮南二题     
看了廉颇墓昔年我过冀南之野,在邯郸城回车巷前温习"将相和"故事兼追想这位赵国良将战绩。廉颇晚年郁悒而奔魏,适楚,受春申君黄歇之迎终未建功,埋骨寿春。太史公做"列传"述其梗概。阳光很淡,轻柔而飘忽,又仿佛泻着一缕愁。放牛山在廓落晚空印上一抹苍郁影子,奇峭数峰,远近环拱,廉颇墓所在的地方正是林麓幽僻的一处,西去一程便能把银练般盘曲的淮河望见。草木深处闪出青色墓碑,铁铸一般立着。略知战国者自会遥想廉颇"肉袒负荆,因宾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很羡慕历史上那些优秀的人,希望自己能跟他们一样。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发现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他们,我始终将是我自己。学别人,学得再好,也只是别人的影子;做自己,做得再累,却能有自己的欢喜。后来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学习,学习一切优秀的东西,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有自己的因托与来由,也有自己的责任与使  相似文献   
8.
正我讲的题目是"文化创新与社会价值的缺失",可以说是结合专业,有感而发。我们现在要提高文化创造力,首先还要培养、塑造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新人,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各级党校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想,党校不是敲门砖,不是镀金的场所。我对党校的理解是:它除了教授知识,坚定信仰,还是这样一个地方,你身处其中,就能与自己展开对话,你对自己立身处世的方式有所意识,你还能够分析自己行为的动机,包括很隐蔽的动机。在这样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史记》是司马迁受宫刑的产物,《史记》“缪于经”、是“谤书”,等。对此,我们认为:司马迁能写出《史记》。与史官世家、正确的史观、深厚的学问功底、丰富的实践阅历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史记》没有“缪于经”,更不是“谤书。”这些评价经不起认真的推敲,违背了历史客观事实;《史记》首先是吏学著作,不能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作为史学著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朱梦渊 《人事天地》2007,(11):10-11,13
蒋廷黻,1895年生于湖南邵阳一个半农半商的殷实之家。1906年,11岁的蒋廷黻便进入湖南湘潭的长老会学校,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他只身留美,先后在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修习历史,师从当时著名的海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