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登亮在《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4期著文指出,赏识教育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以信任、真爱、激励为基础,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赏识和赞扬,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欣赏、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来看,首先,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获得尊严感,树立自信心;其次,赏识教育提高了教育者的要求;最后,赏识教育的实质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育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克服单纯的“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完整的教育原则,教育、自我教育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离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这一前提,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强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关键是能够在可操作性层面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其三个核心环节是通过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需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自我教育习惯。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偏重以社会本位目的为导向而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个性教育理念基本不为教育者认可和重视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教育方法上多因循传统教育,倚重行政手段,注重惩罚和灌输,使学生个性无法张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通过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和讲解道德理论,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有效途径.如果只坚持片一元标准搞教育.而忽视官兵的层次性、创新性及个性的差异性,或过分强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或不注重思想教育的互动.忽视思想上的交流,就可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使官兵与政治教育感情疏离,甚至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使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职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由于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爱,加上学校和家庭的重压,使他们在思想上、做人的行为上、学习的努力方向上、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疾患,从而导致了学生缺乏应有的自尊、自爱、自强,出现了不太健全的人格倾向,影响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也影响了受教育者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信心,失去了自身对生活追求的向往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瑞霆 《学习月刊》2013,(10):75-76
美国的社会学家M.L.德弗勒在香农韦弗1949年提出的数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个互动过程模式。本文借用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分析,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行规律,以得到一些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有益启示。一、互动过程模式的介绍及评价1949年,美国的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他们合作的著作《通信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这一公式被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者香农-韦弗数学  相似文献   
8.
博客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博客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阐述了其弊端,提出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需要政府部门与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周璐 《学习月刊》2012,(8):93-93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在革新生产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市场经济为科技的发展推波助澜,它通过对资源的配置,为科技的进步注入了内在的动力。这反映在人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