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雨 《党史文苑》2006,(4):19-20
在小说《家》中,巴金描写了一位具有叛逆精神的知识青年高觉慧的成长历程.高觉慧的形象,其实就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高觉慧在和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斗争的过程中造就了叛逆精神,但其叛逆精神又具有幼稚和不彻底的局限性,而这也正是五四知识青年的客观写照.  相似文献   
2.
憲法保障國家領土完整在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中,分裂國家是性質極其嚴重的行為。這基於一個基本的邏輯,先有國家存在,才能組織政府,保護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國家的存在是組建政府、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理論上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優先於政府組織形式而作為先決條件存在的。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國家被外國入侵滅亡了,或者陷入四分五裂、割據混戰的局面,也就談不上組建政府、保護人民了。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尤其珍視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因  相似文献   
3.
余小艳 《传承》2013,(4):136-137
易卜生和曹禺笔下的娜拉和繁漪是两位有强烈时代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她们追求爱情的幸福与真诚、生活的自由与平等。但因其各自所处社会背景不同、各自的思想性格不同,她们的反抗方式及结局又有极大的差别。繁漪没有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拯救和反抗,而娜拉具有一些更高的要求和更进一步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德、容、功、言)是女人必须奉行的人生准则。对于妃嫔来说,宫中事务有内务府管理,国家大事有皇帝、大臣处理,吃穿住行有太监宫女们伺候,她们只是皇帝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举行典礼时的陪衬,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就在清王朝晚期,却出现了一名妃子,她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叛逆与专制的核心问题源于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人们追求理想、坚持真理时常常忽略了相互间的宽容与尊重。缺乏宽容的社会难免于叛逆和专制,距离和谐就会更加遥远。刑事政策应该是国家确定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都必须遵循的对付犯罪的政策。刑事立法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执法和刑事司法则应该落实刑事立法所确定的宽严相济,而不宜另设宽严标准。从犯罪学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犯罪事件都是敌意事件,因为有些犯罪事件中的犯罪人既不对社会有敌意亦不对他人有敌意。敌意是人之所以犯罪、之所以伤害他人和社会的重要原因。减少和消解敌意是我们讨论敌意事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别怪我叛逆     
一步,两步,三步…..好沉,我快透不过气,同样也吸不进任何一点新鲜空气.凭什么压住我?我不该喘口气吗?什么纪律,什么注意,什么认真,什么态度,什么印象……我干嘛那么在乎?说不在乎,可您那头头是道的教诲我又怎敢忘记?脑子刻满了x,Y,z;氢,氧,钾;之,乎,者,也;A,B,c等等……掌握的,没掌握的通通往脑子里塞。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莎士比亚和王尔德的喜剧中都描述了女性解放自身的方式,同时,也揭示了女性要反抗的是不合理的制度,而人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需要她们的宽容美德。  相似文献   
8.
有话好好说     
胡文周 《半月谈》2004,(10):64-65
作为学生家长,笔者想告诫各位父母,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因为学习等问题,动辄对孩子挖苦、讥笑、嘲讽、训斥等。因为虽然是出于希望孩子进步的好心,  相似文献   
9.
从"我奶奶"到"母亲"再到"姑姑",莫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都行为泼辣、敢做敢当,从传统习俗来看,其行为不符合传统认知,甚至可以称得上叛逆。但是,她们内心却有各自对爱情、生活、事业的独特认识和坚守。但在其作品中,"我奶奶"终究还是一位符合男性审美和对女性美好期待的女子;"母亲"则凸显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是一个承载着时代变迁仍旧不折不屈、仁爱宽厚的地母形象;"姑姑"身上的职业标签、人性的本真则超越了其性别身份,让莫言的创作实现了从"写女人"到"写人"的转变,这其中既包含了时代的价值观,也反映了莫言本人对人生、对生活认识的变化,亦是他创作日臻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80后"写作的孤独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专 《理论学刊》2005,(12):120-122
"80后"的一系列作品,不论是书写青春期的迷惘苦闷叛逆,还是表现情感世界的冷漠彷徨挣扎,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意识,即精神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情绪体验和孤苦无依的心灵感受.这种孤独意识的生成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同时,由于生活体验、责任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使得他们对此难以进行更有深度的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