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构建了两条批判路线:一是以"绝对自由""哲学"和"人"等等为动力与主体的精神运动路线,即通常所谓的异化论批判;二是以"人民"和"无产阶级"为动力与主体的物质运动路线.异化论路线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本质"的"异化—复归",其形成起点是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绝对自由"为"征服世界"的"心脏"的"哲学".在《神圣家族》之前,"异化—复归"路线一直并行于和嵌套着唯物主义批判路线,到《巴黎手稿》时被全面运用,并与唯物主义路线纠结为历史运动及其主体的四层嵌套关系,造成了尖锐的逻辑冲突.由于马克思从批判初期就逐步引入了历史运动的物质主体和动力,从而突破了种种虚假精神动力的束缚,并最终在《神圣家族》中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异化—复归"路线则因其内在缺陷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粗陋的共产主义者没有真正认识清楚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实质,只是简单地"形而上"地否定私有财产;因而粗陋的共产主义只能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是在扬弃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实现异化的复归和人的本质的最终确证。这就是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这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骏 《国际展望》2011,(3):118-130
作为大战略研究的一个分类,地理政治研究除了担负为制订政纲和决策提供理论框架和抽象信息、培育公众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能力的社会职责,并因此而具有社会反思的意义,它还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国际关系中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进路,从而反映了国际关系学科的自觉和自省。吴征宇的新作《霸权的逻辑:地理政治与战后美国大战略》(以下简称《霸权的逻辑》)^①正体现了中国国际关系学人对国家和学科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但在改革开放年代,在当前的实践中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它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列举了党员在组织生活中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的几种表现,并提出了应对之方。  相似文献   
6.
论放逐刑     
放逐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中西皆行之久远.不过,从各国实践的情况看,放逐的发生、发展至最终的消亡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结合到刑罚总体的发展史,刑罚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死刑、肉刑时代,自由刑时代,自由的刑时代.而从刑罚的主要表征看来,现时正是"自由刑"向"自由的刑"过渡的交接阶段.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普通侵占罪的行为特征向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辨析相关学说差异的基础上,认为刑法中的普通侵占行为可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非因违法行为而持有(占有)他人财物。二是排斥、拒绝所有权人收回财物。三是无正当理由不归还他人的财物。与盗窃罪、诈骗罪等侵犯财产犯罪不同,侵占行为的本质特征是侵害了财产所有权中财产复归权。  相似文献   
8.
通过社工前置化介入监所青少年的矫正帮教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少年司法双本位的转型要求,而且还保证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社工参与监所青少年矫正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在具体实践中也形成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基础、社工参与和部门协同的有效模式。未来可以考虑扩大社工参与范围,保障社工待遇,同时引入多元化社会资源来进一步完善监所青少年矫治社会化参与的路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近代以来"复归"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复归"论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困厄时期坚卓地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而且亦从特定的角度突显了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质与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演进之现代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复归"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虽曾以偏颇的形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天,我们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一元文化观与"中国文化中心论"所可能具有的负面作用则需高度警醒.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基于理性选择而对社会的一种"自觉性反抗",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伴随性的"自然现象",是未成年人在不良生活环境和尚未发育成熟身心条件的双重影响下的被动选择,而并非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未成年人犯罪主观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明知"内容上具有年龄特点、目的动机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迥异于成年人。因此,应对未成年人主观构罪要素进行完善:淡化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对未成年人入罪的作用和影响,将人格因素引入未成年人定罪过程,并将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的主观需要纳入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