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早期社会人身侵权的公法与私法救济的界限相对模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身侵权责任在公法与私法的配置上发生分离,两者相互影响并指导司法实践.人身损害行为带来的损害赔偿责任分为人格利益补偿与财产性利益的补偿.人格利益包括生命利益与人身健康权利,财产性利益的补偿可以分为积极利益的补偿与预期利益的补偿.而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2.
黄见东 《法制博览》2023,(36):76-78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范围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1)那么,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赔偿范围,我国法律明确支持守约方可向违约方主张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但由于上述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机构面临缺乏较为明确的认定可得利益损失是否成立以及具体金额多少的标准,当事人则面临着举证难度较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第22条忽略了服务期约定的效力问题,而运用违约金条款维护服务期制度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对服务期条款的效力判断应立足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衡量,通过对服务期约定的前提、内容等综合考察得出结论。服务期的约定不能限制劳动者的职业自由,如劳动者违约,承担的是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宁杰  高志海  詹同 《法庭内外》2010,(12):4-5,7
群体性纠纷案件社会影响大,受关注度高,由于涉及人数众多,当事人主张不同,利益各异,难以协调处理,尤其在案件执行阶段,一旦当事人预期利益不能实现,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辖区内经济发达,公司企业总部众多,近年来受理了大量群体性纠纷案件,有的涉及上万人,涉及金额以亿元计。虽然面对的案件多、人数多、金额大,但该院主管执行的副院长告诉记者,他们的法官现在执行群体性纠纷案件时并不发怵,几十上百人的来访,法官都能够从容应对,妥善处理。这是因为,该院注意加强探索,总结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执行群体性纠纷案件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身损害行为带来的损害赔偿责任分为人格利益补偿与财产性利益的补偿。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人格下经济利益的补偿在认定标准上的地域差异,使民事主体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整也造成民事主体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  相似文献   
6.
从律师代理的一桩恶意诉讼案件,剖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恶意诉讼的产生原因、过程及法律后果,揭示恶意诉讼的危害性及产生恶意诉讼的制度漏洞,就恶意诉讼的防范及应对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盗窃罪,目前在学界有秘密窃取说和平窃取说之分;主观的秘密性以及行为的秘密的性质是盗窃的必备要件,所谓公然盗窃并不存在;公然盗窃的存在既不符合对于盗窃的文理解释,也会给当前司法的适用带来混乱;平和窃取说关于抢夺罪具有致人伤亡的危险和对物的暴力既不符合法条规定,也不具有操作可能性;任意性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的解决可以引入概括故意理论。  相似文献   
8.
戚枝淬 《河北法学》2001,19(6):118-120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它以一般违约为前提.只有在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另一方订立合同时期望得到并且在正常履行情况下就能够得到的预期利益落空时才以根本违约认定.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对其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要求赔偿。根本违约可以与各种违约形态并存;根本违约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限制非违约方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马明亮 《法学家》2020,(2):118-132,194,195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一纸认罪认罚具结书。在法律属性上,该具结书不宜简单理解为保证书或者证明材料,应当视为一种刑事协议。它有破裂的多种可能性:被追诉人的反悔、检察官的变更起诉或者法官的不予采纳。协议破裂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典型的"肥尾风险",发生概率很小但影响很大,处理不当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反噬风险。未来的制度完善,应以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与正当预期利益的平衡为原则,构建协议破裂与程序反转的正当规则。被追诉人的反悔权应当有所限制,分为正当反悔与不正当反悔,并适用不同的反转程序;检察官应遵循禁止违反承诺原则;法官不采纳具结书应遵循"事先告知、听取意见与可撤回"的正当程序。唯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才不至于让被追诉人误读为获取有罪供述、打击犯罪的一种精巧安排,该制度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0.
分析预期利益损失与信赖利益损失的内涵、区别,归纳针对预期利益损失与信赖利益损失关系的各种观点,探讨与信赖利益损失有关的举证责任、归还与预期利益损失的分别、替代商品等问题,并结合案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