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英杰 《思想战线》2005,31(3):135-140
郭锡良等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质量上乘、影响很大的教材,然而百密一疏,书中也难免有一些疏误之处,现谨就其注释部分指出其在词义、语法、文化背景及校对等方面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的演变密切联系的。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体制,是中国代议制政治的开端,为中国政党政治的推行创造了条件。在此前提下,李大钊就民国的政治建设走上政治现代化的轨道、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政治、实现真正的政党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早期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导面,不是疏离这种严酷的环境,而是顺应和强化着这种严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郭璞的总体文学成就、诗歌、赋等作了颇多评论,值得关注。本文结合郭璞《游仙诗》对前两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过家人"是豫西南D县农村青年以建立、维系和发展父系家庭为核心的生活理想,包括"成个家""过日子""成为一家人"三个基本维度。通过择偶成家、婚姻维持、理解认同三个层面的考察发现,"过家人难"背后的婚姻风险化产生于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有的传统婚姻策略失效,个人被释放的利益和情感追求因缺乏社会支持条件而变成新的风险源。婚姻不稳定的风险情境推动了婚姻策略的个体化倾向,但强调个体化的利益保护策略并不能成功实现"过家人"。从择偶、持家到维系,"过家人难"不仅体现在确定可靠人生道路的消解,也体现在对个体资源、智识和能力的高度依赖,还体现了女性身陷多元角色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黄宁 《学理论》2009,(11):134-136
游仙诗发展到曹魏时期,是个重大的转折,曹氏父子首先借重道家的外衣与内核,将游仙诗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由不葺的转为整齐的,由朴野的转为文人的,直接影响了后世游仙诗的写作方向。郭璞及曹唐的游仙诗都可在这里寻到源头。  相似文献   
7.
郭昭第《审美形态学》将现实美、感觉美和艺术美作为审美形态分别置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前审美、审美和后审美三个阶段,并对其审美性质、类型特征、创造法则和基本范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艺术良心:文学创作的"通灵宝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良心是创作主体艺术人格的重要体现.古今中外文学创作的实践表明,艺术良心,是一切真正的文学创作的一块须臾不可离开的"通灵宝玉",是一个优秀的创作主体的审美与道义的源泉.所谓艺术良心,就是对生活、对人民、对正义、对艺术的忠诚与热爱,就是以生活为源泉、以人民为上帝、以正义为号令、以艺术为生命的自觉与选择.  相似文献   
9.
郭秉文是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第一人.他所提出的"四个平衡"广为人知.作为郭秉文大学管理思想的一部分,他所践行的"学术与事功的平衡"堪称是其"第五个平衡"."所学者皆有所用,所用者皆本所学",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用其所学,鼎足而三支撑起第五个平衡.有一种现象既是学术与事功平衡的题中应有之意,又是这一平衡的升华与超越,那就是引领.而引领似可说是与教学、科研、服务等量齐观的高等教育的"第四职能".  相似文献   
10.
《国语》和《左传》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和《左传》是我国先秦时代两部很有史料价值和文学成就的著作。二者相比,在思想内容上大体一致,都具有以民为本、崇尚礼仪、揭露暴君丑行和颂扬爱国壮举的思想倾向。在表现形式上则不相同,《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语言风格较为质朴;《左传》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语言风格较有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