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马景顺  郑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97-100
近年来,商誉和商誉权法律保护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司法实践中商誉损害赔偿纠纷也越来越多,对商誉提 供全面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将损害商誉不正当竞争行为准 确、科学地加以类型化,同时适度扩大对商誉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对关于尸体在法律上的本质表现之不同主张稍作梳理和评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尸体法益之主张并作初步探讨。最后指出侵害尸体法益的行为样态及责任承担方式 ,以资对尸体法益作周密保护。  相似文献   
3.
发表权在著作人身权中处于首位,由于我国著作权法对发表权的规定不够明确,学术界对发表权的性质认识不一,导致实践中对发表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存在模糊性。本文从一个案例出发,探讨对发表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和除外行为。  相似文献   
4.
郑新建 《河北法学》2006,24(7):49-52
近年来,商誉损害赔偿纠纷越来越多.商誉损害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关于商誉损害赔偿的数额,尚无具有可操作性的计算标准,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较难把握.司法实践中商誉损害赔偿额一是在综合考虑基础上酌情确定,二是以商誉权人消除影响所需费用作为赔偿额的确定依据.应根据商誉损害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然后确定应适用的计算标准.同时,确定商誉赔偿数额的其他方式如法定赔偿额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王杰 《知识产权》2012,(8):90-96
在网络环境下,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已无法适应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各国都在酝酿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急先锋,美国推出了SOPA议案,该议案在制止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方面采用了很多创新举措,因而受到了权利人的一致欢迎。但SOPA议案采用的创新举措过于激进,会引发株连无辜网站、妨碍言论自由以及危害网络产业发展等不良后果,导致其饱受争议、通过受阻。我国网络知识产权立法应从SOPA议案的折戟中吸收教训,一方面要迎合我国公共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遵循"比例原则"体现出来的平衡理念。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立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网络立法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基于网络犯罪形势严峻、网络侵权日益突出 ,不良信息泛滥成灾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立法 ,以惩治信息网络犯罪 ,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促进网络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侵犯商业秘密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玉 《政法学刊》2003,20(2):10-12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其构成应符合主观和客观要件。损失额的确认,首先须确定损失的范围,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计算方法。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方法行为不应与本罪数罪并罚。犯罪行为类型、方式、手段不同,量刑时就应采用不同的刑种或刑罚幅度。  相似文献   
8.
徐清波 《政法学刊》2000,17(3):23-26
目前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世界各国网络的相关立法都显得相对滞后。正确认识网络上的一些法律和社会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本文就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有关问题,作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蔺建平  高茹 《河北法学》2006,24(12):130-134
域名与商标的冲突是网络时代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预防和解决该冲突,既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域名与商标具有各自的含义和价值,通过研究双方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再结合域名和商标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我们不难找出冲突的原因所在.针对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将其解决策略归为技术性策略和制度性策略两类,以期能够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解决或协调域名和商标间的争议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专利权保护是形势使然。专利权具有无形性、公开性和非竞争性,容易受到侵害。专利民事司法保护存在刚性不足、赔偿数额认定难等局限。专利行政执法对效率的追求造成程序监督弱化。刑法具有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和“二次保障性”特征,遏制专利侵权优势明显。以专利权系私权、专利权具有不确定性、专利案件审理存在技术性难题为由反对非法实施发明专利侵权入罪的主张并不成立。专利刑事立法应当从“权利救济”转向“法益救济”,重构有关专利犯罪客体,增设非法实施发明专利罪,把故意侵犯发明专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