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无论是出于对存款人的保护还是从确保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稳定考虑,都有必要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的效力取决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信息透明度、对银行的惩罚能力和监管当局的责任性等。设计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时应综合考虑国内金融环境,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李利平  石琳 《新湘评论》2010,(18):15-16
责任性、透明性、公正性是澳大利亚政府为防范腐败而坚持的三个重要原则。在遵循三项原则的过程中,澳大利亚联邦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各独立反腐败机构以及媒体、社会公众对腐败行为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3.
陈方根  景云祥 《唯实》2010,(2):86-88
建国后,在促进政府现代化中,我国政府逐步走向责任政府。这一过程表现出五大趋势:在政治代表论基础上强调责任性、在法治型政府打造中保证责任性、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凸显责任性、在回应性政府建设中促进责任性、在问责制机制设计中实现责任性。  相似文献   
4.
昆茨  LY  张锡海 《信使》2000,(8):38-40
  相似文献   
5.
诞生于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修正,对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超越,主张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持续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以有效化解利益纷争、提升民意质量、达致基本共识并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界,应当合理设置界别,完善参政议政程序,推进"透明政协"建设,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旨趣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别于私人部门管理,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体论属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使得公共行政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责任性问题。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责任性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核心旨趣。与责任性一体两面的避责研究是目前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避责研究文献的述评,本文探讨未来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从避责问题研究出发,发展行动研究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修正,对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超越,主张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持续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以有效化解利益纷争、提升民意质量、达成基本共识并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界,应当合理设置界别,完善参政议政程序,推进“透明政协”建设,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责任性权力”及其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制约问题是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现代法治国家应着力建构一种“责任性权力”,这种责任性权力由权力的人民性、权力的权利性、权力支配性和权力致害性为理论根据,是以定责、问责、担责为责任构成,以作为的责任与不作为的责任为责任内容,以肯定性责任与否定性责任为责任方式的权力配置、运行、监督的全程责任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赵吉光 《前进论坛》2014,(11):33-34
<正>我们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借助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民主形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治理模式,而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强烈的责任性,使民主党派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忠实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刘兆鑫 《理论月刊》2012,(2):170-172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求政府加强回应公众服务要求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走向复杂治理的公共行政不能以回应性为运行逻辑,更不能简单地以政府满足公众需求的多寡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实现程度的标准。以回应性引导行政改革是错误的路径,容易误导公共行政走向回应超载的危险境地;从公共权力的权责一致性出发,要用责任性取代回应性。政府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要将责任意识内化为行政人员的首要观念。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注重扩大共同体责任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