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488篇
中国共产党   229篇
中国政治   510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7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黄明儒 《法商研究》2021,38(6):129-142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准据",其具体类型主要有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阶层犯罪构成理论的划分,前者在我国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刑法学知识的转型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以共犯论为视角,通过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认定犯罪时的理念和方法的双重厘清,可以发现该理论其实并不像批判者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反而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完善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认定共犯方面不足的对策,是按照司法认知的过程对四个要件的排列顺序进行微调,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者(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与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共同侵害(或威胁)法益的特殊案件类型,可根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以单一正犯体系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北方法学》2021,(3):49-58
诈骗罪的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两种方式。从语义上看,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是欺诈行为的两个侧面,分别是指从无到有与从有到无的两种语义内涵。根据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存在本质不同,需要对两者作出合理区分,以准确界定虚构事实的指称范围。虚构事实包括虚构全部事实与虚构部分事实,对部分事实虚构的理性认识,可以达到对刑民关系准确认识之目的,也是合理辨析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4.
杨勇胜 《经济与法》2003,(10):13-14
我国刑法第219条规定下列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一)盗窃、利诱、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间资金借贷日益增多。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民间闲置资金的流转 ,加快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有力地补充了国家金融市场的不足 ;另一方面 ,由于民间借款合同大多仅以债权人单方持有、债务人单方签名的简单借据等为凭证 ,一般并无公证和其他见证 ,出现了一些以借据为侵害对象或者侵害手段的违法犯罪 ,威胁和侵犯到了公民的财产权利甚至人身安全 ,扰乱了民间借贷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 ,探讨借据纠纷和相关犯罪 ,对于统一法学界和司法界的认识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打击借据违法犯罪 ,维护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6.
行政行为界定问题之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 ,是整个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一块基石。鉴于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众学者从未间断过对其的研究探索。然而 ,时至今日 ,行政法学界对该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 ,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诉讼法学界关于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是针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标准所产生的分歧,但是,争论并没有跳出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形式与实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要探究法律事实的形成,必须重新考察诉讼活动的性质,进而实现分析进路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法律事实建构论的提出就是这种分析进路转换之后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法律事实建构论的限度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5,(6):7-7
新闻事实:从今年4月1日起,又有34部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其中,国家级法律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包括:电子签名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9.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为了解决以实行既遂犯为中心的犯罪构成观所引发的犯罪构成内涵狭窄性与犯罪形态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而构建的。但是,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前提预设缺乏根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歪曲了刑法学的一些基本范畴、给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增添了新的困惑等诸多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废除以实行既遂犯为标本的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二层次四要件犯罪构成论——兼议正当化行为的体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发民 《法律科学》2007,25(4):120-131
以解决正当化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不定,及其与犯罪构成关系不明为突破口;以反映定罪过程、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以及对抗制的诉讼程序特点为价值立场;兼顾中国已有的理论与实务情况,主张在我国犯罪构成论的应有结构为两层次四要件犯罪构成结构.此即:第一层次,三个要件,依次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第二层次为犯罪客体一个要件,其中,正当化行为等作为排除犯罪客体的事由在此纳入犯罪构成要件之中.无此事由,犯罪即告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