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与“胃不和”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以5所中医药大学一、二、三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级抽样法确定样本,对其不良饮食行为、“胃不和”状态和人口学特征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胃不和”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性。结果 共调查 3 825人,收回有效问卷3 700份(96.7%)。大学生“胃不和”的检出率为18.1%,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胃不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食行为特征者“胃不和”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关注饮食(OR=1.236,95% CI为1.072~1.426)、关注身材(OR=1.233,95% CI为1.069~1.422)、吐泻控重(OR=1.579,95% CI为1.254~1.989)、饮食失控(OR=1.388,95% CI为1.213~1.587)、暴饮暴食(OR=1.427,95% CI为1.209~1.684)均是“胃不和”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易于形成“胃不和”,不良饮食行为是“胃不和”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基础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使其本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力量,但现实教育的变调却使基础教育非但没有缓解和消除各种社会失谐问题,还再生和强化了原有的问题。为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从初级目标上而言,要能够成为消释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结构的“缓冲带”;从高级目标上而言,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及建设和谐共同体的中小学校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