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羁人意识总是在表现着对人显现着的实在性,此即意识王国的基础性事实,也是哲学研究的原始起点。“意识是实在性的反映”与“实在性的反映是意识”是意识王国基础性事实两端各为主体自身的反思规定性,是其两端联结的不同反思形式。哲学基本问题,便是意识王国基础性事实两端的相关性,而实在性是否可知的问题既是哲学基本问题内涵的真谛所在,同时也是意识王国基础性事实的基本问题。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构成意识王国基础性事实的三个意识形式,是它的整个逻辑内容所是。哲学一般的完美整体.是哲学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价值论三的内在统一,是意识王国基础性事实与其逻辑内容所是的内在统一。意识三国基础性事实.是贯通哲学整个逻辑内容的内在基石。  相似文献   
2.
陈新辉 《传承》2008,(6):100-101
SSK(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实在论的科学是客观实在性知识体系的观点是错误的,抹煞了科学的社会建构性。SSK从相对主义出发通过对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和科学文本话语进行社会学分析,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SSK试图解构科学实在性的行为最终只是导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裂隙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3.
<正>发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内容和价值观的核心以来,一直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和理解有偏差的状况,以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不同观点的讨论乃至争论。所到之处,大体上都反映出对马克思有关商品价值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与实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世界通过信息化、数字化为我们展现了许多虚拟的现象,它和实在世界形成了一定的对照,由此提出了网络中物、人、关系和事件的实在性问题。网络存在一定意义上使实在性和虚幻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两者之间不再非此即彼,从而改变了我们对实在性的看法,或者使实在性获得了新的形式,实现了实在性在新技术时代的语义扩张,也使人获得了一种发展自己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共识与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识虽然是论证的出发点,但是仅有程序性共识的起点,不一定能够得出实质性共识的结论。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将共识理论与程序的论证理论相结合,使认证从实质性共识出发,遵守理性的程序论证规则,使我们既知道将要追求的价值理论是什么,将要做的是什么,又有程序性的规则保证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是任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SSK(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实在论的科学是客观实在性知识体系的观点是错误的,抹煞了科学的社会建构性.SSK从相对主义出发通过对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和科学文本话语进行社会学分析,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SSK试图解构科学实在性的行为最终只是导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裂隙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7.
范元涛  李艳艳 《学理论》2013,(18):343-34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某一时代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平等、对话、内在关系实在性的理论,对我国现存教育中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与评价。旨在寻求教育中合理的师生关系,进而完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康德"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建筑的拱顶石",而只有在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的关联中才能真正理解康德的自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自由留下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对自由的实在性的论证却是在道德哲学中完成的,具体地说,康德是通过自由和道德法则的相互印证即"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证明了自由的实在性问题.康德的自由的实在性论证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更为后人研究自由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且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实在问题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通过对物理学的发展现状和理论基础的反思,对实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把握爱因斯坦的实在观,对于理解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丰富现代哲学理论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牛菲 《唯实》2008,3(5):25-2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抽象的自然界”的扬弃,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确立了对象性活动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自然界和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的实在性”等问题。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