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7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2296篇
政治理论   117篇
综合类   7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刊开设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专栏,展现各级各地和国际社会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推广体系建设、理论应用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以期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学习借鉴。本期文章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中心为例,对其在洪涝灾害监测、风险评估、灾害预警业务的探索和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地理环境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频发,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对此,四川省减灾中心积极探索学习,结合省情,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制度体系,在实践中枳累经验,省级开展评估工作的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四川省将加强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责任意识,客观、高效、科学开展新时期灾损评估工作,枳极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在灾损评估中的运用,全面提升评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台州市位于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灾害影响严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浙江的台风有40%在台州登陆,因此,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台州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深化梯度创建、强化运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等一系列措施,高质量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发挥避灾实效。  相似文献   
4.
工作动态     
国务院普查办召开主任专题会议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害风险管理重要论述精神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研究推动全面高质量完成全国普查任务1月28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主任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害风险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学习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重要批示要求,研究部署推动全国普查工作。国务院普查办主任郑国光主持会议。会议传达,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摸清灾害损失情况,全面准确评估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做好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评估工作对支撑灾区开展恢复重建,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多,形成机理和过程也相对复杂。本文介绍了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新要求,指出了重大自然灾害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应急管理在我国具有迫切而广泛的现实需要,加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战胜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70年来的灾害应急管理历程中,因历史背景、灾害情况和应对措施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有其经验或教训,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灾害治理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含丰富的风险意识与政治危机意识。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灾害史范畴出发,聚焦“灾害一社会”的互动关系,不难发现,灾害的发生不仅构建了中国历史时期“灾荒社会”的基本样貌,也同样为荒政制度的逐渐成熟提供了契机,实效荒政是民本思想的实践,也是古代治灾行为的重中之重。古代治灾行为的实践与古代灾害的意义建构之间形成了相互回应、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循环作用机理,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大致轮廓,也使得灾害成为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维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从"灾害管理"到"灾害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一种全新理念的转变。我国灾害治理经历了绅商被动、政府管控、国际合作、多元参与等四个阶段,灾害治理组织主要有维持型、功能拓展型、结构扩张型、突生型等四种制度化类型。就"体制转型"而言,存在"应急集权"纵向与"多元协同"横向体制合作困境;就"应急机制"而言,存在"常态"与"非常态"机制并存研究不足问题;就"法制建设"而言,一般是事后补救性改革,缺乏事先前瞻性与预防性建设。虽然社会脆弱性、社会韧性、社会建构主义等常态理论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非常态理论研究进展有限。由于各国政治取向、资金投入偏向以及追求短平快的政策导向,基础研究很难开展,未来需要通过开辟"新方向—新领域"、从单一迈向跨学科、由单一转向全生命周期、突破"应急—社会"困境、在"常态—非常态"找到平衡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政府与社会各界都需要重视灾害治理,哪怕只是简单了解也非常有帮助,也能有效减少与避免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3月18日深夜,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会场响起了整齐的掌声,会场里参会代表们虽已十分疲惫,但眼神里却充满喜悦。响彻会场的掌声,宣告了此届大会成果文件得到审议通过,也标志着大会的胜利闭幕。此届大会必将在世界减灾进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正>举世瞩目的第三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于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举行。本次会议是继一九九四年在日本横滨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减灾大会、二〇〇五年在日本兵库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之后的又一次减灾盛会,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减灾大会。从横滨到仙台,三届世界减灾大会间隔二十一年,在这二十一年里,世界各国的减轻灾害风险工作也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