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宋代《吕氏乡约》始,到明代王阳明《南赣乡约》后,在中国基层社会控制中,乡约依靠公开惩罚灌输符码。基层社会组织通过政治主导、知行合一、族群合作聚合羞辱信号,"约"依靠编制的羞辱"罚"网,训诫不合作者,警示合作者。从羞辱罚的社会实践中,认知羞辱罚不仅仅简单地呈现羞辱力("罚"网)和羞辱心(良知)的对映,而是关联于儒家的文明模式。关注非法律惩罚通过规范化的情绪传递羞辱信号,而"面子"与"关系"参与了羞辱罚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在艾滋病流行过程中,羞辱和歧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广西艾滋病歧视的现状,对艾滋病歧视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分析,指出艾滋病歧视问题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耻感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内部遏制机制,当代美国刑事司法兴起了羞辱性惩罚浪潮。公开羞辱性惩罚是一种国家强制主导的舆论议程设置,它激发引导舆论制裁违法者,宣泄公众的不满与愤怒,在这一过程中,法律规范得以进一步强化和确认,发挥了惩罚的一般预防功能。羞辱性惩罚不应烙印化,而应提倡重新整合性羞辱,对事不对人,强化犯罪人和社会之间的道德联系,以利其重返社会;我国借鉴美国的羞辱性惩罚不但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兴起了对犯罪人实行区别于肉刑的温和的羞辱性惩罚浪潮,主要表现为身份曝光、文字标记、自我贬损和公开悔罪道歉等形式.本文介绍分析美国羞辱性惩罚之争及其走向,论述了我国借鉴之必要性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