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09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59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3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红臻 《当代法学》2021,35(2):59-6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做出了系统安排,明确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举措.经济法处于宏观经济治理法治化的核心地带,《建议》关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部署,对经济法提出了优化制度安排、提升制度效能的要求,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宏观经济治理的经济法之道,应放置于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语境中来探寻.经济法致力于宏观经济治理的着力点在于其将国家治理宏观经济的问题转变为法律治理国家宏观经济治理权力的问题,在于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设定的体制结构和程序机制,即以通贯良法善治逻辑的体制、机制和程序设计来确保科学合理公平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根据“有效市场”和“良法善治”的内在要求与基本逻辑,经济法对宏观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应遵循“法治与正当程序”原则和“民主与多元共治”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治理权的体制性配置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机制的设计,核心领域是国家规划法、现代财税体制、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定、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谋划,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有力推动。其中,经济法作为典型的"发展促进法",对"双循环"的四大环节及其赖以存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审视经济法对"双循环"的促进和保障,有助于揭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发展型法治"的内在关联,以及更为具体的"问题—价值—制度"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此可以说明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应的"发展型法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兼顾的"安全与发展"价值,从而不断推进发展导向型的良法善治,这尤其有助于推进我国整体法治的完善,丰富法治理论和经济法的相关理论,推动新兴的"发展法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晚近,中美作为非同质的两个世界大国,新兴的一方与守成的另一方发生了巨大的权力变迁,相应地,双方在国际经贸领域的收益分配也出现了反转的态势,同时中美形成的激烈经济与战略竞争使得双方经贸关系"政治化"更加明显。缘此,中美之间的既有经贸关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压力,或已难以完全固守普适于各国的统一"规则",客观上需要引入一种可适时而变的专门"契约"加以修补,借以寻求双方之间收益分配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有机结合了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在循环经济活动中遇到的障碍,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应当进行相应的调节和解决,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1)
市场中介组织是一种新兴的社会主体,它以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为自己的目标,通过承担法律赋予的监督、鉴证职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学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存在不少法律问题。本文首先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进行讨论,确定它的定义。其次,通过研究其作为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得出作为民法与行政法主体存在不足。分析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宗旨和功能等,确定将其归为经济法调整。最后分析其经济法属性。  相似文献   
6.
刘凯 《政法论坛》2020,(1):62-76
科学化是经济法学科发展的关键。法教义学呈现了法律科学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可验证性的基本要素,为经济法学的科学化提供了体系化的可能路径。根据法教义学"价值-规范-事实"的研究框架,在价值层面,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是一种社会对国家经济治理权的想象和期待,旨在以正当、合理的经济介入方式维持和恢复经济系统的良序运行,经济介入的积极形式是培育市场功能条件,消极形式是对经济系统自主运行失序状态的纠正。在规范层面,经济法律规范体系可分解为四组经济法教义学的"理想类型",从而构建起由社会功能、公正优先和法律义务三个要素组成的法律命题体系。在事实层面,经济法应实现立法的体系化与司法的操作化,达成法教义与法治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学》2019,(5):182-194
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开始从以往对"制度霸权模式"的偏好,转向现在对"权力霸权模式"的偏好,将对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制度化程度的选择,从"规则倾向性"降至"契约倾向性",从而为谋取自身现时利益最大化释放了美国权力优势运用的空间,构成对现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全面反动,并投下了最大的变数。然则,脱离霸权统治,回归治理本位,以"制度导向"为模式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仍将得以存续和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立基于国家间合作伙伴关系及互利共赢原则而创建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方案,以"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经济治理新体制的探索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8.
在法典化的时代,面对各部门法的帝国主义及经济法领域内的分离运动和法系冲突难题,经济法的通则化主张再度兴起,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统一主义的反应。然而,截至目前四次有关《经济法通则》的讨论,依旧存在共识不足、理论准备不充分、立法推进乏力的问题。为此,在回顾过去,传承经济法前辈经济法通则化/法典化理想的同时,我们更应立足当...  相似文献   
9.
冯辉 《法商研究》2012,(4):32-41
社会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热切关注源于对当下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下意识反应,但这种掺杂着模糊和非理性的直觉辅以媒体的渲染形成的巨大压力,容易导致政府在制度变迁上步入歧途。"收入增长计划"具有正当性,但无论是归纳日本当年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动因、进程和绩效,还是分析中国当下面临的收入分配改革困境,都可以发现收入增长只有在公平与发展的权衡中才能获得合理的制度化解决。基于经济法的视角,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确立"公平与发展互相嵌入"理念,在坚守底限性公平的同时扩大市场化和竞争;对策设计的重点则是尽快有效解决工资增长机制、税收制度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整治及社会保障供给等技术性问题,并通过法制建设实现"收入增长计划"在方向、规范和技术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波拉 《法制与社会》2012,(28):91-92,94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法治社会的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法治经济.在发展的这三十年中,十六字方针的"有法可依"这一前提在我国已有了丰厚的硕果,但我们也看到在实践中经济执法、经济司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致力于仿古效今,总结我国当下市场经济中的不足,探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机制的权衡,展望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以及为之保驾护航的经济法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