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法律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民法总则关于民商主体界分的整体制度设计因自然人与法人的不同而分别遵循了不同的逻辑标准,但都直接体现或隐含了“营利性目的”的内涵。民法总则民商主体界分制度在概念使用和标准贯彻上存在逻辑缺陷,进而导致实践中可能面临诸多难题。可行的完善思路是对商自然人的主体制度建构采取由基本法确立营业权和由单行法规定具体规则的方式;用“组织”作为主体概念统领“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将商组织的具体制度纳入民法典专编或者商事基本法加以规定,并且在民商主体界分时采取法律判定与事实判定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可以《体坛周报》、《足球》等专业性体育类平面媒体为样本,研究并探讨中国体育传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的发展变化趋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传媒发展历程上的一个分水岭。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国内体育传媒专业化和综合性发展趋势同时凸现。中国体育传媒目前存在内容产品开发单一、资源利用层次低下的严重问题。为了实现国内体育传媒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加强深度报道,拓展内容开发领域之外,还应当开展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合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王建文 《现代法学》2020,(1):132-142
按照是否为自然人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利息约定不明的两种情形规定了不同的裁判规则。这种区分处理具有进步意义,但未能根据民商区分的理念作科学合理的区分,导致相关裁判规则存在标准混乱、规则缺失的问题。要确定民间借贷民商区分的判断标准,首先得解决民商区分的判断标准。我国应回避从内涵到外延都存在极大争议的商主体概念,借助“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行为概念及内涵和外延都确定的企业概念来界定商事法律关系,从而确定民商区分的法律适用难题。在确定了我国民商区分的判断标准后,民间借贷民商区分判断标准的厘定就迎刃而解了。据此,可确定民商区分视野下民间借贷纠纷裁判规则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精准识别村干部挪用公款的现实样态,是有效治理村级腐败的重要前提。为此,运用内容分析、统计分析和案例解剖等方法,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中的村干部挪用公款犯罪案件展开法律社会学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考察村干部挪用公款的两大核心犯罪要件发现,在目的用途上,以营利活动型案件和超期未还型案件为主,非法活动型案件较为少见;在具体对象与类别上,以征地补偿资金案件和扶贫等特定款物资金案件为主。另外,社会保险资金、农林业补贴资金、基建项目专项资金也会被村干部挪用。针对村级腐败尤其是村干部挪用公款问题,须以上述样态特征为基础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5.
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法人。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可以说,营利是公司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而公司的社会责任则要求公司在谋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为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的营利性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公司良好形象的树立、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更有利于公司的营利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贩卖毒品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但是对于"贩卖"二字的理解则各有各的不同。综合归纳,人们的观点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角度是从是否要有牟利为目的进行分析,一个角度指是否既要买进又要卖出的才叫贩卖。贩卖毒品一词的"贩卖"在目的性方面必须是有牟利目的,在行为方式方面可以是"买"、"卖"或者"买进后卖出"。  相似文献   
7.
王良顺 《政法论丛》2014,(4):113-120
监护权是拐卖儿童罪的保护法益,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通常不会侵犯监护权.以营利目的或者非法获利目的取代出卖目的,既增加了定罪的复杂程度,又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将出于营利目的或者非法获利目的的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一律认定为拐卖儿童罪予以处罚,缺乏规范依据和法理依据.享有监护权的父母有抚养能力,共同出卖不满14周岁的亲生子女给他人收养的,应当以遗弃罪从重处罚.享有监护权的父母一方未经对方的同意,或者没有监护权的父母未经监护人的同意,以出卖为目的,出卖不满14周岁的亲生子女的,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论处.  相似文献   
8.
挪用公款罪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司法解释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归个人使用 ,这是值得商榷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的 ,应有犯罪数额起点的限制。挪用公款的具体用途作为客观构成要件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