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缺席审判制度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传统缺席判决主义—缺席判决主义—一方辩论主义"三个阶段。追溯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无不映射出诉讼理论和程序价值的光芒。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缺席审判制度的规定有诸多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了各国在法律文化及传统上的差异,而且更多地反映了一国在不同立法模式和诉讼价值取向之间的斟酌与取舍。  相似文献   

2.
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席审判制度采用两种基本模式——一方辩论判决主义与缺席判决主义。传统意义上的缺席判决主义在实现正义和诉讼经济方面有严重的缺陷,但经过适当的改造,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方辩论判决主义能较好地弥补缺席判决主义的缺陷,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我国缺席审判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并存在缺陷:违背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错误理解缺席的性质和缺席判决的制度功能;立法过粗,存在法律盲区。作者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1)兼采两种基本模式,发挥综合制度的优势。以一方辩论判决主义为基本原则,在特定情形下适用缺席判决主义和异议制度。(2)改造辩论原则为辩论主义,作为一方辩论判决主义的基础。(3)对缺席判决主义与异议制度适当分离,限制适用异议制度。(4)规范缺席审判程序,规定适用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范围和法律要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缺席审判制度,在诉讼效率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在我国引入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已日益重要。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何在,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立法实践,构建我国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是本文想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缺席审判制度是对对席审判制度的补充和例外,是在诉讼发展的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实践中有严格的适用条件,但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在公诉案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缺席审判制度,因此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法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缺席审判制度,以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缺席审判是与对席审判相对应的一种审判方式,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有关这一制度的规定和设置上存在诸多缺陷。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明确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所致。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不在于对缺席方的惩罚,而在于体现和维护诉讼公正、效率、自由和程序稳定。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应该根据这些价值取向来完善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真平 《法制与社会》2014,(13):114-116
缺席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缺席审判发生条件、审判程序以及事后救济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鉴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法治理念等的差异,各国间对其理解仍存在较大分歧。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缺席审判制度都在其本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弥补了对席审判所留下的空白和不足,同时兼顾了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要求,很好的处理了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当事人缺席这一情况,使得整个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和完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缺席审判制度未作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虽有提及,但其立法观念陈旧、技术落后、可操作性差,缺席审判制度在实践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在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法治国家对缺席审判制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切入点,对缺席审判制度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能提高自身认识,为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俊 《金陵法律评论》2005,9(2):107-117
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如何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本文通过对西方两大法系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比较以及对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设想,即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规则、程序为:以当事人在言辞辩论期日是否到庭履行诉讼行为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缺席的标准;建立原告缺席理由查明程序;明确被告到庭义务及责任,赋予被告申请对原告缺席判决的权利;缺席判决的作出不以缺席的效果为依据,而以到庭一方的辩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构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席审判制度是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对于实现程序分流、便利诉讼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刑事诉讼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对诉讼效率的追求。本文反思了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刑事追缴是一种非刑罚处置措施,能够挽回被害人和国家的损失,在刑事诉讼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当前刑事追缴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实践中出现一些混乱,不利于刑事追缴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相关主体的权利保护,主要表现为刑事追缴执行主体不明确、当事人参与权保障不足、缺席审判制度缺失。本文建议我国立法上明确刑事追缴的主体,保障当事人的参与权,且通过构建有限的缺席审判制度实现刑事追缴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表面上有违直接辩护和参与原则,有侵犯被告人诉讼权益之嫌.但依据《公约》规定的精神,针对腐败案件而设立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其关注的重点并非如何将被告人绳之以法,而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追回腐败犯罪所涉及到的资产,它将被告人的诉讼参与权与被害人的财产赔偿权放在一个天平上衡量,这不同于传统司法理念那样将国家的追诉权与被告人的诉讼权对立.故只要按科学的制度实施,就同样可以做到打击犯罪与守护正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刑事缺席判决制度引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参与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础性原则 ,但为迅速终结诉讼、提高诉讼效益 ,各国均规定了缺席审判程序作为参与原则之例外。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缺席判决程序缺乏明文规定。在诉讼效益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 ,一味否定缺判决制度的存在价值是非常不明智的。为此 ,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司法经验和具体国情 ,从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宏观角度出发 ,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以“审被告”为主要特色的我国传统刑事庭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为此应当构建一种以“审证人”为主要内容和表征的刑事庭审模式。我国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在要求和强制证人出庭方面的进步,体现了“审被告”模式向“审证人”模式转变的思路。而当下我国正在推行的变“以侦查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庭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今后的刑事庭审模式改革,应在坚持已有进展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证人出庭力度,完善严格证明规则,同时赋予被告人沉默权,逐渐淡化“审被告”模式色彩,实现“审被告”模式向“审证人”模式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围绕侦查权、公诉权、侦查监督权和辩护制度、证据制度等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法律监督制度,彰显了刑诉法人权保障功能。检察机关作为唯一参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部门,刑诉法的修订必将对各项检察权的运行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将从基本的规范分析入手,对新刑诉法实施后检察权运行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各级检察机关更好地适应新刑诉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作为八种法定证据类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证人出庭难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顽症。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做出了完善,在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证人补偿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可预见的是,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证人出庭将成为常态,检察机关势必要在保证证人出庭、应对证人翻证、有效出庭支持公诉、公诉人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方能有效地履行指控犯罪职能,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给检察机关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初 ,在引入西方刑事诉讼法学成果 ,对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律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夏勤的《刑事诉讼法要论》、陈谨昆的《刑事诉讼法通义》、徐朝阳的《中国诉讼法溯源》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大多留学日本 ,所以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 ,无论是框架体系、基本内容 ,还是概念术语 ,都深受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的影响 ,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幼稚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用三个不同的概念对不追究刑事责任作了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6条所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可分为三种情形,但《刑法》第201条第4款中规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并未归属其中。现行刑事立法在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中概念不统一,《刑法》在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方面不当缺位,已有的规定也较为粗糙,《刑事诉讼法》缺乏特赦令执行的程序规定,我们有必要完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7.
论地域管辖中“犯罪地”的解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法的规范依赖干法解释技术而生效,因此对刑事诉讼法之中的诸多概念、术语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阐释,方能构建刑事程序法治化的微观基础。站在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立场上,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的"犯罪地"管辖原则,其中所谓"犯罪地"一词,应当解释为包括"犯罪结果地"、"犯罪预备地",而不应包括"被害人所在地"、"销赃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地"。在毒品犯罪、网络犯罪、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等特殊类型案件的中,对"犯罪地"一词,可允许作适当的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18.
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专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相对于现行刑事诉讼法更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规定还需要完善,以进一步有利于对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应当从程序法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作出特别规定;应明确肯定无罪推定原则;应增设特别帮助和保护原则;应增加规定讯问时辩护律师在场;应为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设置特别的程序法律后果。同时,关于合适成年人在场和针对未成年人的强制措施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As a cornerstone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China addresses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pow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ights, and so on. The Amendment (drafted in August 2011)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whole society. Generally, the Amendment makes more progress in the advocacy system, evidence system, compulsory measures, investigational procedure, trial proceedings and enforcement rules. Specifically, it sets forth special procedures, which make the proceedings (in the whole) more reasonable. The Amendment involves five aspects: (a) prohibiting the extorted confession by torture and protecting the legal rights of criminal suspects; (b) excluding illegal evidence; (c)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ndardizing judicial actions; (d) improving the defense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role of lawyer; and (e)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in the witness presence and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