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厘清民生概念及范畴,是民生财政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着眼。加快民生财政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及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均为民生财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民生财政是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民生财政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从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与民生双保障的发展方式,说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分析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选取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方程,采用弹性系数法作为分析方法,对目前的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估计,揭示其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苏州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实践的经济驱动型现代化,本质上要求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以经济现代化驱动全面现代化。苏州的实践主要体现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一体化的步伐,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经济驱动社会民生,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苏州实践的经济驱动型现代化是对后发现代化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对于当前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经济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的基石;后发国家的政府要在制度供给上起主导作用;经济现代化要与社会民生建设协调共进,协同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民生问题在周恩来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周恩来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全面阐释和领会周恩来民生思想,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樊继达 《理论前沿》2009,(20):26-28
民生服务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在提供民生服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对政府提供民生服务进行公共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必须重塑公共经济理念,不断加大公共支出,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6.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民生经济思想集中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幸福。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经济粗放型的高速发展时期和中高速发展的高质量阶段,文章以宏观的角度,从这两个发展阶段出发,回顾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改善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民生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在我国改革的深化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重建、阶段推进、经济转轨必然要求政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而民生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又是对党执政理念、社会进步程度、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程度等方面的直接检验。  相似文献   

8.
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从就业、住房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方面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2014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务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让群众安居乐业,满足百姓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演进逻辑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建设是一个永恒的社会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生建设经历了生存型民生、发展型民生、和谐型民生三个阶段,呈现出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逻辑演进趋势。系统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总结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阶段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民生建设、更好地坚持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涉及对我国《刑法》总则的修正,进一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次性大幅度取消死刑罪名,弥补刑事立法中对老年人从宽处罚的空缺,强化民生的刑法保护,确立和规范了一些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必将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生之魂,文化民生深刻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优秀传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在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是促进文化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生经济,就是把保障和改善全社会公民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积累等经济运行全过程,紧紧围绕民生需求发展的各类产业。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发展民生经济,既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30年,也是民生问题逐渐突显、民生意识不断增强的30年.随着民生意识的增强,我国在社会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率先揭示出我国近、现代以来面临的“民族、民权、民生”这一时代性、历史性重大现实课题的辛亥革命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以人为本,民生为大;民族为先,民生得保;民权为要,民生得实。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转型期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对我国警务模式作出理性选择。在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流动加快、警察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以民生警务统一思想,以复合治理规划布局,以情报导向展开工作,做到小处着眼关注民生,大处着手应对风险,构建多主体驱动的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就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起步探索到完善发展,对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建立较晚,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政府应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坚持失业保险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实施雇主赔偿制度,力求使我国经济成为促进和谐的“民生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去向何方,又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记者约访了相关官员和专家,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奠定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推动科学发展,增强改善民生的实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科学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娴 《青海人大》2009,(5):9-11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扩大内需、保持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惠及民生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落实好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今年6月,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由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带队,对今年我省已经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意见、建议的调研报告,推动改进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理念,对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情况来看,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民生、全面可持续发展都将难以为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的良好状态也将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政府职能进行相应的调整,该弱化的要弱化,该强化的要强化;必须以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主攻方向;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